第2717章:阿保機臨終遺計,遼太宗卧薪嘗膽(1 / 2)

第2717章:阿保機臨終遺計,遼太宗卧薪嘗膽

百年漢羌戰爭,漢人和羌人百姓都過得苦不堪言。

漢人過得苦,羌人過得也同樣苦,甚至還要更苦。

只不過羌人未經開化,底層平民原本就沒享受過幾天好日子,習慣了戰亂和顛沛流離,抗苦日子的能力自然比漢人強。

直到耶律阿保機一統羌族,結束了羌族內亂之後,羌人才過上了幾天好日子。

但為因阿保機的野心,不自量力的挑釁漢人諸侯,使得羌人又陷入戰亂當中,直至最終亡國滅族。

其實對於羌人來說,亡國滅族之後所過的日子,比之前還要好過一些,畢竟不打仗了嘛,絕大多數羌人都能過上和平安定的日子,自然比從前動不動就打仗要好。

羌人也不是傻子,隋國要是能平等對待他們,真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話,那他們自然也不會反隋國,但關鍵是隋國不能啊。

隋國根本沒有給羌人和漢人平等的地位,哪怕是在紙面上意思一下都沒有,對羌人的管制禁令更是非常多,而且很多都帶有侮辱性質。

羌人本就未經開化,多的是桀驁不馴的人,又豈能受得了這個?於是大量的羌人走上反叛之路

但後來羌人們發現,反叛是條死路,根本就走不通,漸漸的也就死心了,開始逐漸服從隋國的統治,畢竟屈辱的活著總比沒命強啊。

可就在這時,隋國卻突然宣布,取消對羌人的所有禁令,明確宣布羌人在法理上有著和漢人一樣的政治地位。

今後羌人也可以像漢人那樣,土地歸自己所有,財產受到法律保護,並且還可以讀書,參加科舉、參軍等等。

這對於備受壓迫和歧視的羌人來說,無異於是一道福音,又如何能夠不喜呢?

因為解羌令的推出,大量羌人狂喜到徹夜無語,連夜焚香禱告,為隋王楊廣祈福,以贊頌其對羌族的恩德。

隋國治理海州多年,卻依舊未能讓羌人心服,可在推出解羌令之後,僅僅一夜之間,楊廣就盡收羌人之心。

當然,這僅僅只是表面現象,解羌令若是真這么好的話,班固成公英等人也不會竭力反對了。

正是因為解羌令的隱患太大,成公英等有識之士才會反對,而班固更是不惜舍命死諫,卻依舊未能讓楊廣回心轉意。

解羌令最大的隱患就是,所惠及的是所有的羌人,但並非所有的羌人,都在隋國的統治之下。

海州直接歸隋國統治的羌人,其實只有六七十萬人而已,而在官府都管不到地方還有超過百萬的羌人,由原先的羌族首領或是貴族自治。

羌族最巔峰的時候,哪怕處於分裂狀態,總人口也有這四百幾十萬之多,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為禍西疆這么久,甚至還拖垮了大漢。

耶律阿保機統一後的羌族,也還有近三百多萬的總人口,內部高度統一一致對外,根本就不是分裂的百越和山越能比的。

按理來說,三百多萬的總人口,再加上耶律阿保機這樣的英傑在,就算打不過漢人,也不至於連自保都做不到吧。

楊廣和李世民之所以能那么容易就滅掉羌族,采用了和滿清滅明一樣的策略:以羌滅羌。

隋唐兩國靠著分化瓦解羌族內部,主動讓出去了大量的利益,從而得到了羌人精英階層的支持,進而逐漸孤立耶律阿保機。

阿保機也不是一般人,在經歷兩次大敗之後,眾叛親離之下,他意識到羌族徹底無力回天了,於是就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為羌族換取了一個重新崛起的機會。

阿保機知道漢羌之間的血仇絕難化解,而羌族精英階層又基本都和漢人有仇,於是下令其子耶律德光,以及一些踢鐵桿心腹,在自己自刎之後,主動率眾向隋國投降。

這樣羌族雖會被滅族,但大部分的羌人卻能夠活下來,並在精英們的帶領下保存火種,卧薪嘗膽,以圖將來。

李世民和楊廣雖滅了羌族,卻並不是一步一個腳印,將整個海州都逐步攻陷,而是在耶律阿保機兵敗自殺之後,靠著收降羌人而占領的羌地。

這種做法自然是在走捷徑,而走捷徑的結果就是,前期雖走的順利,可後面的路必然會更難走。

這也是後來無論是唐國,還是隋國,始終無法徹底消化羌人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對羌人的統治基礎,從始至終就不是平民百姓,而是那些羌人中的貴族精英階層。

同理,楊廣這次所推出的解羌令,雖會惠及底層羌人百姓,但由於更多的羌人歸貴族統治,所以最大的好處自然被貴族所占,普通百姓分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所以,底層羌人百姓再怎么對楊廣感恩戴德,也不會增強隋國在海州的統治基礎,因為羌族更多的統治權在貴族的手中。

耶律阿保機希望投降的羌人精英階層,就像漢人世家大族依附在大漢身上吸血那樣,同樣依附隋國吸血,伴隨著隋國一同成長,直至徹底尾大不掉,最終再次復興。

之後漢羌之間的發展,雖和阿保機預料的有些不太一樣,但大致還是朝著他所想的在走。

畢竟在隋國極為高強度的禁令下,羌人如同被套上韁繩的野馬,就算再怎么有野性,也依舊難逃被馴服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