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潮起潮落(1 / 2)

李和早上起來的早,依然習慣性的跑了一圈。

在報欄看到武漢漢正街的報道,總算心里松了一口氣。

工商總局在武漢召開全國小商品市場現場會,想在全國宣導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的經驗。

以個體商販為主的經營日用小商品的漢正街市場,在全國出名了。

漢正街成了有數百名從業人員400米長的街道集市,根據顧客需要直接從廠家進貨,依據市場供求自行定價。

所有的關於小商品概念范圍的爭論終於塵埃落定。

以前在國家統銷統購范圍內的商品,個人如果自行進貨自行運輸自行定價銷售,就算做投機倒把罪。

國家允許個人銷售的產品就只有小商品,那么小商品的范圍,就不是那么好定義了,有的地方把衣服手電筒算作小商品,個人可以自由販售。有些地方只把針頭線腦算作小商品,你賣衣服鞋子之類就是投機倒把;有的地方更開放一點,只打擊票證外匯券販子,其他一概不理。

這種全國的差異性很明顯。

李和認為,這次人民日報工商總局出來定了調子,算是商品流通領域的革命。沒有漢正街的星星之火,就不會有後來全國的燎原之勢,小商品市場一下子到處往外冒,之後全國市場發展風起雲涌,沈陽五愛浙江義烏等市場接連興起,市場經濟的大潮也自熱而然的隨之而來。

李和剛回到了班里就拿了蘇明的電報。

蘇明已經通過於德華從香港買回了刻錄機和材料,可是做出來的磁帶不是攪帶就是模糊,還在繼續摸索階段。

李和也知道,刻錄磁帶最麻煩,有一定經驗的人才能做,一旦有一格錄制不上去就會造成卡帶,那么就意味著磁帶報廢錄制失敗,等於沒用了。

如果磁條差一點的,錄出來的就更沒法聽了,錄歌曲好點,聲域廣,那點噪聲可以忽略不計,如果是英語磁帶,就只能剩下茲茲聲了,好多學生倒是深受這種干擾。

電報上也說了於德華的情況,於德華算是站穩了腳跟,第一批貨就有了15萬港幣純利,可把蘇明羨慕壞了,直感嘆,這錢來得太容易了,更堅定了做磁帶的決心。

李和又到郵局先給蘇明回了電報,也沒心疼錢,打了200多字,說明一些磁帶刻錄訣竅和關鍵點,只要手熟練了,不抖動了,就能做出好磁帶了。

同時又給於德華去電報,要求他開始在香港招收人才,形成團隊化運作,個人單打獨斗始終難以成氣候,服裝鞋帽箱包電子產品,能做三來一補的行業簡直太多了。

李和後來聽朋友聊過,78年以後,整個深圳就像個巨大的加工廠,廠房很缺乏,不少工廠就設在生產隊的牛棚和谷倉,能搭建一個鐵皮屋算不錯了。香港老板每天下午將材料送到深圳,第二天就要把產品運回香港。來料加工就是那時候開始火起來的,深圳基本家家戶戶都是在做來料加工,都忙著串葡萄串表帶,做膠花,做絲花,一個個家庭作坊就是這么起步的。

李和也明白,三來一補企業只是一種低層次的引進,引進的企業一般都較落後。它們絕大部分是些小作坊,機械設備都是從香港淘汰的過時貨。不過,這對於此時的深圳來說,已經是個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