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論文(2 / 2)

那時候他這樣的新人都累得直不起腰,甚至年紀輕輕就犯了一陣子胃病,更別說五六十歲,甚至七八十歲的研究人員,

評價一種火箭彈是否先進,主要有三個指標,是射程精度威力。

當時研究困難重重,不知道開了多少研究會議,最簡單的比如固體火箭彈發動機外殼,用的是從老毛子進口的無縫鋼管,內外都需要車削加工,這種鋼又硬又韌,很不好加工,急白了不少人。

一群人等於吃住都在機床旁,李和當時光棍一個,倒是無所謂,身體也能抗,可是有許多人都是拖家帶口,身體也不好,是咬著牙挺過來的,想到這里,李和都會感慨萬分。

這群人的苦苦堅持,才讓後來的中國火箭炮發展到極致,簡直喪心病狂,令人發指,在這個領域,中國人認第二,真沒人敢認第二。

政治課曾有這么一章,叫什么人的主觀能動性。

粗鄙點兒解釋,就是diao絲如果努力了,也能逆襲。比如沒錢沒車沒房有爹有娘,但只要勤奮上進肯干,也未必就是喜當爹的結局。這樣的案例,在中國火箭炮身上上演了,居然把全世界的火箭炮給做了。

赤貧的小開逆推高富帥,實在想象不到。

最後許多老款火箭炮拾掇拾掇就開始出去騙銀子了,行銷全世界。

李和准備這篇論文著重火箭炮發射動力學分析與結構輕量化研究,其實就是緊扣89式火箭炮的參數。

至於後面更先進一點的40管輪式火箭炮就不用想了,這些就設計到了自動操系統,包括定向器專用計算機傳感器軟件等,目前沒有這個條件。

吳教授見李和這么堅持,拿了一張表格出來,寫上了李和的名字和論文標題,然後說道,你先開題給我看下,如果寫不下去,答題前還有機會改選題,不然就來不及了。

李和接下來的時間段都是開始去圖書館寫論文。寫論文對一般學生來說可能需要好幾個月,否則根本寫不出什么實質性內容。

不過對李和來說寫內容一點都沒難度,熟門熟路,反復修改了三四遍,也才用了一個星期,寫了四萬多字。

可對他最煩的就是算是整理文獻索引了,從材料論文,文獻是必不可少的。

別人寫論文都是第一搜索文獻第二才是撰寫論文,他的寫作步驟和別人搞反了。

圖書館還是傳統的手工卡片式,找文獻期刊麻煩的很,特別是外文文獻。

不過李和在圖書館為找文獻痛苦的時候,旁邊一個語言學的哥們似乎更痛苦,兩人旁邊坐了幾天,倒是有點相熟了。

李和開玩笑的問,你們學語言的啊,真是了不起,會幾種了哭你幾哇,薩瓦迪卡,阿里嘎多。

小伙子白了一眼,沒好氣的道,跟你說多少遍了,我是語言學不是學語言的。

果然啊,畫樹形圖給句子做結構分析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有沒有,李和看著那一大堆鬼畫符的文化,這要什么境界才能悟到結構之美是什么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