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注意(1 / 2)

黃炳新有自己的想法,他笑著道,「李先生,我建議把開銀行、交通、招商的股權全部變更,然後置於通商金融集團的旗下。這樣我們跟高盛合作就沒有什么大問題。」

李和笑問,「這樣高盛能同意?」

「被我們拒絕之後,沒幾天史威廉過來找我,這個建議就是他提出的。」

隨著中美貿易的展,在美國開設分行,是勢在必行的,不但可以從事經營批業務,商業存款、貸款、貿易融資、外匯買賣以及其他商業銀行業務。

還將為與中美經貿往來密切相關的中資和當地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包括為從事中美貿易的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貿易結算和融資服務,以及為美國當地的信息技術、生物制葯和新能源等高科技支柱產業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務等。

這是很大的一筆生意。

同時,通商銀行在資本實力、資產質量等方面已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控制水平也有長足進步,完全有能力在美國開展業務。

「那就再好不過。」既然能這樣做,李和沒有不同意的道理,「沒什么大問題吧,關系找好沒有?」

美國的金融業始終是開放的,要不然美國也不會有數以萬計大大小小銀行存在。

7o年代後,隨著美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城鎮人口比重提高,以住房信貸需求為主的全新民粹主義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商業銀行的數量在1978年達到最高峰14411家。

後來各家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完全一致,「甩開膀子」搶市場、做業務,貪大求全、盲目攀比,競爭日益白熱化,死了不少,兼並了不少,可依然還是存有上萬家。

所有區開設分行是可行的。

但是開設銀行大門的敞開並不表明在美國開銀行就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事情。

雖然有高盛幫忙,但是想在美國開設分行,李和也能估計到這個困難程度。

這跟之前在國內依靠貢獻度取得內地拍照,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最早在海外開分行的是中國銀行,但也只有一家紐約分行,主要業務還是僑匯和雙邊貿易。

黃炳新肯定的道,「我跟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也有過交流,這人有些能力,先後做過美國兩位國務卿的助理和秘書。他幫我們推薦了基辛格事務所,說可以幫我們打開在美國的局面。這家事務所里面的人物都非常有影響力,包括前助理國務卿勞倫斯.依格保、前國家安全顧問布南史考夫特將軍。」

美國高官一旦退休,總要撈點外快,而作政治掮客對他們來說,是好的不能再好的職業。

他們大量活躍在國會和其他政府部門,形成了有美國特色的院外游說團體。

美國是由成千上萬個不同利益集團構成的,每個集團都有權利去通過游說爭取有利於自己的政治決定。

掮客則是中間人,所用的手段主要是捐款,資助政客參與競選或其他政治活動,只要錢沒有直接送到政客手中、被政客私用,這就是合法的,不是行賄受賄。

資本與政治的結盟,在美國通過所謂「旋轉門」,就是說,美國政界、商界、智庫人士經常互相轉變角色,然後結合得天衣無縫。

不是什么人都能做掮客,它是要有條件的。基辛格是老牌政治人物,原先的積累下個人脈以及人情、政治資源,剛好可以派上用場,可以去商界或智庫收取高額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