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2章 技術進步(1 / 2)

聖光 通吃道人.QD 1259 字 2020-07-10

雖然只是二十幾個職工的破落廠子,無論設備還是技術都爛的夠嗆。但周青峰還是覺著勞心勞力,管理一座工廠還真是個挑戰。

和異界和諧村的管理相比,『聖光機械』的人數更少,可工作卻更精細。周青峰沒可能動不動就用暴力解決問題,更不可能把刺頭宰了以儆效尤。

除了把『大鍋飯』改成績效工資,周青峰沒對『聖光機械』做過多修正。他不是什么管理天才,只能慢慢嘗試,有問題及時解決就好。

回過頭,周青峰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異界即將發生的怪物潮上。他要給自己的村子和探險隊繼續提升裝備。

每天一千兩百多枚金屬箭頭被運到和諧村,還需要有足夠的箭桿裝配上去。但尺度統一,又圓又直的優質箭桿甚至比箭頭更難制造。

在和諧村開始建設後不久,村子內就有個叫『四號』的區域是高度戒備,禁止外人靠近。周青峰在規劃時就將『四號』區放在村子中間,用行政,軍營等功能區包圍。

相比熱熱鬧鬧的酒館,『四號』區與之相隔不過百米,也不時發出嘈雜的聲響。可它的所有動靜基本會被更嘈雜的鍛造場掩蓋,少有人注意。

在『四號』區工作的大多是最初跟隨周青峰離開巫毒沼澤的村民。他們經過反復篩選,簡單培訓,總人數不到五十,卻是他真正的嫡系,與外人絕不相同。

這些嫡系既不孔武有力,也不高大強壯,走出來模樣也非常普通,和村子里其他人並無分別。可他們的吃穿住宿乃至婚配,周青峰都給與最高待遇。

因為在和諧村的人口登記表上,這些人的身份區別於『雜役』『服務員』『公務員』『農戶』——他們是工人。

『第四』區的建築也無甚特別,規模也不大,很平常的幾間寬敞平房。村民轉化來的工人從早期就開始接受周青峰的親自培訓。

反復的教育,反復的訓練,反復的實踐,只為讓這些工人掌握少許知識。能讀寫少量簡單文字,進行加減計算,會背『九九表』,對尺度單位有基本認識。

這水平放在文盲遍地的和諧村,已經算得上知識分子了——之前村子里好多人連名字都沒有,稱呼就是喊個綽號。叫『爛泥』『狗屎』『臭球』的人比比皆是。

就用這幫低水平的工人,周青峰組建了一個木工作坊。工人最開始只專注於學習使用加工工具。在怪物潮的預警來臨後,他們迅速開始自己的第一個產品。

筆直,勻稱,大小一致,輕重合一的箭桿。

不要小看了箭桿,它很重要。生產難度甚至超過箭頭。

在抵達異界後沒多久,周青峰就發現這里所有的產品都沒辦法做到大批量的一致性。生活中的鍋碗瓢盆,工具中的規尺筆劃,戰斗中的刀槍甲胄,全部都是一件一個樣。

人類缺乏尖牙利爪,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可以遠距離攻擊的箭矢。最大的消耗品也是箭矢。箭矢中箭頭可以湊合,最大的難點反而是勻稱的箭桿。

冒險者們用的箭矢各不相同,長短粗細差異極大。有經驗的獵手最大的本事就是適應不同的箭矢。因為靠手工削制箭桿很難做到一模一樣。產量還特別的低。

周青峰在鐵礦谷會師黑森林『群雄』,親眼見過那些土佬拿把匕首自己劈開木材削箭桿。削了半天還端起來靠目視判斷是否筆直。至於粗點細點,要求不能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