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8章 技術擴散(1 / 2)

聖光 通吃道人.QD 1276 字 2020-07-10

雖然『可行性報告』只是一份類似指南的紙頁文件,並不一定跟實際相符合。但有了它,林正義就知道該如何按部就班完成新型電池的研發和生產。

根據『報告』,林正義帶著技術科開始到處跑,按圖索驥的尋找原材料和技術方面的供應商。

哪怕國內沒有現貨,也知道該去什么地方挖人進行技術研發。有顧問團的人脈,再加上無法拒絕的高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但這還遠遠不夠.....

要帶動產業發展,必須要有更強的推動力。

周青峰的思路永遠異於常人。他把蕭金浪找來,將閥控式免維護技術和膠體技術的專利資料,以及剛剛出爐的『可行性報告』交給對方。

「老蕭,國內電池行業有沒有什么影響力比較大的期刊雜志?」

啥......?

蕭金浪是官媒出身,真不懂電池行業。但他有門路啊,打個電話給在帝都國科委的陳牧,半個小時後就有收獲了。

「國內專注於電池技術的雜志還是有的。比如沈陽的《蓄電池》,長沙的《電池》,這些都是六幾年,七幾年就創刊的老雜志。

此外跟電池相關的機電類雜志就更多了,二三十種總是有的。周總,你又要搞什么?」老蕭覺著周青峰就是要搞事。

桌面上堆放的資料足夠裝十幾個大皮箱。

周青峰隨手指了指,「這是從國外收集來的電池類最新技術,我想在國內注冊專利,但任何有需要的個人和企業都可以免費試用。」

專利?

85年國家出了《專利法》,但目前沒個卵子用。

周青峰推出來的可不是薄薄幾頁紙,而是一整套的工藝流程和大量專利說明。

至於集合林正義等多人智慧結晶的『報告』,可以算是對國內電池行業的綜述和總結,指明了未來發展方向的綱領性文件。

這對國內電池行業來說不啻於無價之寶。任何電池企業掌握了它,就相當於瞬間擁有十到十五年的技術優勢。

蕭金浪對工業技術不了解,他只看了看桌面高高壘起的書稿文件,疑惑的問道:「免費公開這些國外最新技術?」

「對啊。」

「這豈不是便宜了別人?」

從心底來講,老蕭還真希望『聖光』發展的好一些,賺的錢多一些。畢竟國內像周青峰這樣老是撒錢的人可謂獨一無二。

周青峰對此只笑了笑,「這些技術正是國外最新也最保密的。我想做個嘗試,能不能以此帶動國內整個電池行業的進步。

至於說會不會便宜了別人?」周青峰又搖搖頭,很自信的說道:「我在國內沒有競爭對手的。

沒誰有我這樣雄厚的資金,更不會花十萬港幣月薪請一個叫渡邊雄的日本人來管理生產。」

國內缺技術缺資金,但更缺管理。管理的好壞決定了資金和技術能否得到有效利用。

此刻渡邊的管理改革才剛開始,副總裁的職位尚未任命,但周青峰已經看到了精細化高效管理帶來的巨大變化。

同在天陽市,同時『聖光』下屬企業。機械廠的管理層去電池廠學習,愣是學的不倫不類。

好些人甚至抗拒學習,抹不下面子去罵娘,對生產的革新也不夠徹底,惰性重重。這也是周青峰後來任命渡邊為副總裁的原因。

就是要有一個不講情面的狠人去收拾那幫懶貨。

可就是半吊子的管理改革,也在促進整個體系的進步。『聖光』『和諧』兩系的運營成本在緩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