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得番外:道·德·易·禮(1 / 2)

信息全知者 魔性滄月 7047 字 2021-03-24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信息全知者最新章節!

【去年閑暇時寫的番外,與本書無關,稍微整理了一下發出當做之前各種請假的補償,先聲明,沒有外星人,沒有幻想的部分,是我研究、學習我國文化的一些心得,不想看的可以跳過。】

之前有讀者讓我寫佛道番外,我放在《藍白社》那本書的最後,叫道之易理與佛之覺悟。

那篇番外寫了道之易理,我算是開了個頭,描了個框。沒有多深入地去講,頂多算個序。

當時就說了,若要攤開來講,可能一輩子都講不完……

就拿【道】來說,一個字就能講一篇,而欲要講道,必先講【易】,而易若想要通俗地讓你們明白,天知道要多少篇番外……我自己對易經的研究,可能也只是入門。

有些東西就在我心里,但是想掰開了揉碎了,還得讓你們感興趣地理解下,簡直難如登天。

要不怎么說,道不可言呢。

思來想去,千頭萬緒,我苦於不知從何講起,因為欲要理解一個,必先理解另一個,而另一個又會展開,需要先理解很多前置內容。

相互串聯,環繞成一個龐大的環,在腦中恍如一片星河,無數作用力影響串聯,非常難講。

我只能先淡化其中一些東西,突出講解某部分。

為此整理出一個目錄:

宇宙自然之母為道,萬物生滅之源為德。

華夏文化之核為易,人類文明之光為禮。

這一篇番外,我哪個都不講,先講這個目錄,否則後面都沒法講。

宇宙自然之母為道,這個好理解,又不好理解。

我在之前的番外里講過,【道】那是最源頭,最本質,最無為的存在。可以理解為自然規律,但其實還要更大些。

應該是宇宙的終極真理,其無為而無所不為,默默存在,一切萬事萬物為之運轉。

我們只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其他概念去讓你們悟祂,我沒有辦法直接講。

為此我在上個番外給出了一個劃分,根據深入層次不同,定為:道、理、法、術。

推薦去把《道之易理佛之覺悟》番外看了,再來理解這一篇內容。

道的道叫做自然,道的理叫做易,道的法叫做律,道的術叫做技。

我為什么要這么劃分,源於我對道德經的理解,多得不說,只說結論,我是根據老子的『域中四大』,而建立了一個模型。

《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道、理、法、術,便是其基本模型。

域中很簡單,可以粗淺當做宇宙。老子這說的是宇宙的道理法術,就是道、天、地、人。

翻譯一下:宇宙的道叫自然,宇宙的理叫天,宇宙的法叫地,宇宙的術叫人。

其實宇宙的道,就叫道,其表現形式為自然,算是強行描述。

這里的『天』、『地』,也不是指天空大地,那只是其一部分。

人也不是指我們晚期智人,我們只是『人』這個概念的一部分,強行翻譯可以是指智慧生物。

那不過是個稱呼,隨著時代變化,概念是要更新的,這就是易的道理,也就是變化。

老子說的是概念本質,土的概念是承載萬物,一切盡在其中繁衍盛放,其穩定無比,是萬事萬物的運動平台。

所以古代叫地,現在我們視野大了,就會知道時空本身就是『地』,而『天』則是時空之上、之外,包裹時空的那個東西。

天與地,不過是個名,是個代稱,是借助現象去傳達那個概念。

有人可能就要問,你這不是強行代入嗎?

不是的,道德經通篇都是講概念,所有的具體指代都是例子而已。

其開篇明義,就給整篇道德經定了基調:『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的概念可以定義,也不可以定義,這就是道最自然的體現。

一個東西可以用某個名字去象征,但它也不可以用那個東西去象征。這就是名義最長久的樣子。

這么說,你們可能不懂。

舉個例子:張三覺得人生就得轟轟烈烈,像火,李四覺得人生就得柔潤平和,像水。

那到底是像火還是像水?都可以,也都不可以。

一個人覺得一塊石頭像老虎,另一個人可能就覺得像豹子,過一段時間裂開了,有人又叫它開花饅頭岩。

某個東西可以有永恆的名字嗎?不可能,某個概念會是永遠正確的嘛?不可能。

牛頓奠定了力學,覺得自己找到了真理,之後又被推翻。

千克的定義改了又改,太陽系行星的數量也因定義而變,這些變化就是『易』,是道的理。

就像《信息全知者》里,我就寫過雲鬼的視野和人類不一樣。人類覺得大地是個球,但是雲鬼覺得大地是放射電弧,仿佛烈火。

所以老子對『地』的概念,指的是本質,不是土地本身。

知識會不斷改變,會被淘汰,會更新,但智慧不會,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是智慧,而非知識。

任何行為,其實沒有對錯,只有應不應該。

名字、象征物什么的都是虛擬的,都是人定義的,世事一切都在變化,只有本質的東西不變。

其本質的變化永遠在那,可名狀,也不可名狀。說什么都對,說什么都不對。

這既是太極,一陰一陽之謂道。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的,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既不偏左,也不偏右,大道萬變而中庸,無情而又至情。

這即是:「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這里有個題外話,我為何要這么斷句,純粹是我覺得這樣更合理,比較像老子的排版。

因為聯系上下文,他後面寫的是「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都是『有』、『無』的對稱排比。

那么前面開頭,就也應該是道可、道非,名可、名非,這種排比啊。

相比起來,現在主流的斷句很別扭,「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可以說出來的,就不是長久的道。

同一句話里,前面一個道字,指的是名詞,後面一個道字,指的又是動詞了。感覺和後文不匹配。畢竟道德經通篇,道這個字,只用來指代過那自然之母。

搞得好像老子他老人家,故意往晦澀的方向說似的,其實老子一直都是盡量往簡單的方向說的。

當然,這和我斷句的意思是一樣的,內含基本沒變,所以也就無所謂了,你們信哪種都行,這就是大道無形,天無常勢。

我甚至都懷疑老子在這里玩了個花活,當真微言大義,這句話怎么斷句,意思都差不多……本質是一樣的,著實厲害!

哪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么斷句也可以!(定義的概念,一定不是長久的概念,定義的名字,一定不是長久的名字)。

這太牛逼了……讓人無法曲解他的意思。

回歸正題,道就是道,自古有之,一切之初,萬物之源。老子只是給他取了個名字,嘗試描述一下。

即便如此,老子也在開篇就告訴大家:我說的其實也不是道。

等於什么呢,等於他寫了篇論文,開頭就告訴大家:你們看歸看,我說的不用太當真。

這就是道家聖賢的境界。

願意相信老子的,奉為圭臬,不願相信老子的,看個樂子。

其實這種思想,早已融入到了我們的骨子里:不爭、無為。

注意,不是永遠不爭,不是永遠無為。只知道一味的無為,那不是無為,那是死人。

一味的無為,本身就違背了道德經所傳遞的概念,本身就違背了道,違背了易理。

要變化,要靈活,要因勢利導。水就是最懂得因勢利導的東西,所以老子才說上善若水。他沒有說上善若不動!

原話是『無為而無所不為』,什么都可以不做,什么都能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該做就做,不該做的不做。

不做多余的事,為所當為。

不可為的事,絕不做。

當為之事,一定要做!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才是正統的道之思想。它在做與不做之間,是為與不為的融合體,是太極。

左右搖擺,上下求索,但不是牆頭草,而是個波浪線,是【~】的。倒了的s,這是什么,這就是太極中的那條分界線!

儒家叫它中庸,道家稱其為『易』,上古以『龍』象征之!

龍能升能隱,能大能小,見首不見尾。亢龍一定要有悔!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這是一種非常奧妙的境界,時而陽,時而陰,該陰就陰,該陽就陽,其實既不是陽,也不是陰。一陰一陽之謂道。

……

那什么叫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這個就要把『德』講清楚了。

什么是德,說文解字說:是『悳』,『直心』、『真心』。是人心最朴素、最直接的道理。

確實,德的異體字,就是悳。

但這只是表面的德,其異體字是在漢朝才出現的。

最初的德字,其實就是『得』的概念升華後的延伸字。

《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這里老子把德,視作道牧養萬物的東西,或者說方法。

可以理解為,老爺天的管理學……老天爺定了個名叫『德』的無形制度,牧養萬物!

管子也說過: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

道衍生了萬物,從道里面,舍出來了一個東西,而萬物得到了它,並依靠它生存延續下去。

那么它是什么,老祖宗用了個特殊的概念來名狀它,就是『德』。

有舍才有得,這是『德』的本質。

一飲一啄,自有報應。這便是德,它是因果律!

我還是用『四分法』,將其層層剖析。

德的道叫做自然,德的理叫做得,德的法叫做正,德的術叫做直。

最表面德,就是職業道德、倫理道德之類的,深一層次的德叫做正法!更本質一點叫做心安理得!最後剝開到最最本質的地方,還是自然!

注意到沒有,什么東西的道的層面,都是自然。

有區別的,只是理、法、術這三個層次。

這就叫萬法歸宗,萬物歸一。甭管什么,最後的終極概念一定是自然的太一。

德的本質就是因果律,此時此刻,請你們放棄掉心中對於德關於倫理道德的刻板印象,那只是最表面的一層淺顯的表象。

什么叫道舍之,物得以生?

德的本質,不是只有人類才有的,萬物都有!

石頭有石頭的德,動物有動物的德,花花草草都有各自的德,常規所理解的道德倫理,只是人類的德。

石頭沒有自主思想,所以它『心安理得』,它自然而然地待著,為外力所運動,無外力,就不運動。有什么因,它就有什么果,不做多余的事,它太有德了!

人類從礦石中提取鐵,拿去用,這是『得』,那么同時也是石頭的『舍』。這舍得之間,便是石頭的德行!

所以我們的祖先說,至德莫過於坤!厚德載物,養生萬靈。

它默默待著,養育上面無數生靈,我們從它身上得到了東西,這就是它的德!

動物也有德,老虎吃肉,就是德!

有人可能覺得,獵食者怎么會有德?當然有,萬物皆有!至德莫過於土德,連石頭都有德,動物憑啥沒有?

如果食肉動物不吃肉,改吃素!會造成什么?生態紊亂,最後將一片地區弄成了兔子、羊群泛濫的地方,然後把草啃光,變成沙漠,最後食肉動物也餓死了。

我們的祖先聖賢告訴我們,這就是老虎的失德!

失德的人害人害己,失德的物種長期下去就會滅絕!

這是什么,這就是自然選擇!名為德的因果律!

它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那些個簡單的各種條條框框,德最本質的、最朴素的樣貌,就是這么簡單,是大自然的法則!

你失德,你就被自然淘汰。

人類為何有道德,因為沒有道德的,已經滅亡了……

仔細推敲,每一條人們發自內心認為的德行,其實都是有助於人類延續的規則。

是自然的選擇,是道衍生的!德,是客觀存在的。

正如羅翔老師所說的『客觀的正義』!

它不止是人編出來的東西,它更深層次是源於天理!所以叫天理良心!

為何後來儒家,把自然災害歸結於皇帝的失德?就是因為有這個邏輯底子在,因為我們華夏文化的德,就是指人該做的事!

當然,都怪皇帝,那肯定是錯的,皇帝是背鍋的,董仲舒利用了這一點,進行了一系列的哲學詭辯,給皇帝加了層套索。

那是另外一回事了,要怪肯定是怪全人類……

現在地球的環境問題已經非常嚴肅了,其實就是人類的失德導致的。

為何這么說,因為人是最容易失德的物種。

石頭沒感情,自然而然,所以不會失德。動物很朴素,大部分時候很自然,所以很久很久才可能滅絕一部分。

但是人類不一樣,人類有自主性,有創造力,人類可以違背自己的本能去做事,這就特別容易失德!

正如周武王所言,『人為萬物之靈』。

有些人覺得,這句話就是人類吹噓自己唄,說我們人類多厲害,我們是萬靈之長!

錯了,這句話的本意,不是誇耀自己,它是一份責任。

是『我們該去當萬物之靈』!而非『我們是萬靈老大好牛逼』。

前者是一份使命,一份我們要成為所有動物的領袖,成為萬物的家長,自然和諧地把生態帶向美好的未來。

後者就是自命不凡了,好像是理所應當似的。

人類說自己是老大,就是老大?

人不是那么好當的,老子說了,域中有四大,人是其中一個!

這里的【人】,我前面說了,指的是『宇宙的術』。

是道、天、地、人中的一環。

它可以是我們晚期智人,也可以不是!等晚期智人滅掉了,那以後可能就是別的物種了。

你們晚期智人沒有履行自己的責任,反而瞎搞胡搞,肆無忌憚地滅絕那么多物種,破壞環境……這就叫不好好做人!自然而然就會滅亡!

別的物種進化沒那么快,人類把環境變化的太快,太惡劣,還不負責任,讓許多物種不是因為失德而滅亡,這就是人類的缺德!

人失其德!大自然會教你做人!

然後換一個物種來當【人】,來面試『宇宙的術』這一職位!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這句域中有四大的話,指的不是我們,指的是個職務,是個使命!

只不過暫時是我們晚期智人在面試!

所以周武王那句人為萬物之靈,意識就是要帶領萬物萬靈,走向美好和諧的未來。

作好生命的偉大領袖,我輩義不容辭!

我們有智慧,所以我們生來有責任!這獨一無二的使命!我們必須當仁不讓!

做好了這一點,我們才配求道,才配探索宇宙終極真理。

德都不好好遵守,就一味地發展技術,落了下乘,濫用道給予我們的智力,不配得到宇宙真理,只會被自然淘汰。

講道先講德!求道先修德!這就是為何老子把『德經』放在『道經』前面。

德是萬物最基本的需要遵守的東西,這種基本的東西都沒有做好,憑什么追求道?

有舍才有得,得而不舍,就是缺德。一味地向地球母親,向各種動物,向大自然拼命索取,而反過頭來破壞它的和諧。這就不配當【人】,不配有智慧和文明。這叫萬物之賊!

人類想當萬靈之長,就要做萬靈大家長該做的事,得有萬靈之長的德行。否則就被大自然教做人,教不會,就下台!就滅亡!

反之,我們晚期智人把【人】的德做好了,我們這個物種就可以一直延續。

這就是長生,站在全人類集體的宏觀角度上,這個種族與萬物和諧共處,必然長生久視!必然永遠屹立於萬族之林!必然是無數物種里,絕不會被淘汰的存在。

往小了說,進德修業,個人品德修養決定了在這個社會上的淘汰與否。

我經常看到『依法辦理』這樣的字眼,但其實我們的文明不是這樣,那是西方的文化。

還是四分法,道的道叫做自然,道的理叫做易,道的法叫做律,道的術叫做技!

自然、易理、法則、技術!

所以『依法辦理』是錯的。法不可以高於理,這一定是不長久的。

阿道夫是合法上位的,他的法是自詡高等人種,要滅所謂的低等人種,他的軍人們依法屠殺猶太人,但這個法合理嗎?

顯然不合理,但它合法……

所以凡是失德,必然滅亡,終究自然淘汰。

依法辦理,結果大自然教做人了,『法』反而被『理』給辦了!

殺人不犯法,如果制定成法律,它可能長久嗎?不可能。

道、理、法、術。是一層包含一層,猶如維度,高維包含低維!

道的理叫做易,道的法叫做律,道的術叫做技!

易就是變化,要靈活,人法天道,天理良心。人得到了天理產生了良心,自有一桿秤。

所以我們的文明,必然是『依理制法』!再『依法辦事』!

低維是辦不了高維的!

然而西方的法觀思維跟東方不一樣,他們太拘泥於條條框框,經常用『法』去辦『理』,這就本末倒置了!

還經常有律師運用『術』,來摳一些所謂的程序正義,那就更加低維了!

但是我們文明不一樣,我們的東方思維是從道出發,衍生下來,理一定大於法!

哪怕我們現在因為受沖擊,學了別人的一套,但最後還是變成我們具有特色的一套了。

所以我們經常是從情理上去衡量法,去監督法,這才是『德』。這方面羅老師講得很好,我不必贅言了。

有人可能要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發展怎么可以。

當然得發展,但要負責任的發展,【人】不是那么好當的,是有客觀使命的。

不是不發展科技,前提是不能太過,要考慮所有物種的利益,要負責任,要找出共贏的辦法。

科學沒錯,它是『理』的層面。但是科技,只是『術』的層面。

只知道一味地發展『術』,為了小利而忽略『理』,就缺了大德了!失德就會毀滅。

人類現在走偏了,一味得弄巧,最後只會弄巧成拙!

現在放眼全球,只有華夏文明有足夠的文化底蘊,懂得認真的『進德修業』。

只有我們提得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只有我們懂得和諧相處的妙意。

易經的道理,道的思想,全都融入到『真正華人』的骨子里了,可能你們自己都不知道,但它默默地影響我們。

所以我們是個文明,不只是個國家。

某某失德,而天下共逐之。很多人覺得這就是個借口,是,的確是借口,是野心家利用『德』的概念。

但德的概念本身沒錯,這句話也對!此為自然選擇。

所以要不怎么說: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說對是對,說錯也是錯,它是陰陽二象性的。

……

上面把【道】、【德】說了一下,算是開了個頭,描述了一下目錄。

接下來說【易】。

華夏文明之核就是【易】。

易經,大概是華夏文明最重要的文化核心。

任何一名影響了、興盛了、改變了、打造了我們文明的偉人,都學過《易》。

相比起來,什么論語、什么道德經,都可以沒學過,畢竟老子、孔子之前,也有偉人啊。

周公、伊尹、伯益乃至倉頡、黃帝他們學得都是《易》。

哪怕是連文字都沒有的時代,我們的很多祖先也學過,因為易理早就被創造出來了。

在距今九千年的賈湖遺址中,就發現了最早的文字,當然,官方沒有承認,只稱是刻符。

那里面就有八卦刻符,也就是說,【易】在那個時候就有了。

根據考古發掘,還有鶴腿做的骨笛,可見文化已經很豐富了。

那個遺址所代表的族群,我姑且當他是伏羲古國。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這是周朝記載的,對不對我不管,但九千年賈湖遺址發現了八卦刻符,我們可以視為,在那個部落創的八卦的那一刻,華夏文明誕生了。

有人可能很奇怪,這怎么算是文明呢?不是說要有青銅器,要有文字,要有城市嗎?

那是西方的標准,而我的標准,是以宇宙所有智慧文明的視角,而選定的。

外星人的文明,難道也有青銅?難道非得有文字?人家的星球可能壓根沒有冶煉青銅的條件呢!人家的交流方式可能壓根不需要文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