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節 早朝 (3)(1 / 2)

晁錯拿著竹簡,將之攤開來,然後看了起來:兒臣劉德謹聞: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貨……

起初,晁錯並沒怎么放在心上,因為雖然以劉德的年紀能寫出一篇這樣的政論,已經很不錯了,但依然不足以動搖他的貴粟論。

晁錯的貴粟論的核心,就是政府要通過政策調控和輿論宣傳,使得在民間自然的形成,粟米最好,其他都是渣渣的風潮,只要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遲早有一天,百姓以粟米為重,輕商重農的思想氛圍自然就會出現了。

至於輸粟捐爵什么的,不過是貴粟過程中的手段。

但是,當晁錯看到後面的時候,眼瞼卻不經意的抖動了一下。

「好手段啊!」晁錯看完全篇奏疏,也不得不感慨一聲。

實在是因為這篇奏疏中所說的設定糧食保護價格的事情早十年必然做不成,因為沒錢,再晚十年,則可能因為地方的反對聲過大而夭折。

而在現在這個時間點推出去,則真是恰到好處。

如今天下諸侯的注意力都在朝廷的削藩議論之上,對於這樣的一個根本不會對他們有太大影響的政策作出什么反應,多半還會以為這是朝廷的收買人心的手段。

而唯一可能反對的糧商們,卻根本上不了台面。

晁錯當然知道如今天下有許多有錢人,豪富者富可敵國一點都不誇張。

但是,錢變不了刀劍,當刀劍加身之時,他們根本沒有反抗能力。

最嚴重的是,因為商人們大都為富不仁,所以在民間的仇恨拉的十足,仇商者不計其數,晁錯自己都敢打包票,只要一道天子詔書,他不用費一兵一卒,一個人就能把全天下的富商全都綁來長安,再一個個審判。

晁錯想了想,出列拜道:「敢問殿下,要是推行保護價格,朝廷一歲需支出多少錢財?」

他道:「僅以關中為例,歲收粟米數千萬萬石,僅以一石最低四十錢而算,非數萬萬錢不足以行之!」

「且天下膏腴之地何其多也,不下關中產出者亦也不少,臣恐怕,府庫力有不逮!」

晁錯這話一出,頓時就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他們紛紛道:「是啊,是啊,晁內史所言極是,殿下之策美則美矣,就是恐怕府庫支撐不住!」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跟關中與關東的糧商有些關系的。

拿人錢財**嘛……

但劉德也不是沒做過功課,他整理了一下思緒,起身稽答道:「晁內史所言不無道理……然……敢問晁內史,可知最近十年關中漕糧數目?」

像這種微不足道,在此時幾乎不會引起他人注意的數據,晁錯自然是懶得去記的。

但劉德偏偏卻在內史衙門的文檔里見過,而且記下來了。

劉德道:「十年前,關中漕糧每年不過五十萬石,八年前是六十五萬石,七年前是七十萬石……今年是一百萬石!」劉德流利的背出這組數據,他站起來,一步步走向晁錯問道:「敢問晁內史,十年之中,漕糧數目翻了一倍,十年之後,長安所需漕糧該是多少?」

「兩百萬石?」劉德搖了搖頭,語出驚人的道:「五百萬石恐怕都不止!」

劉德記得清楚十七年後的元光元年,長安一歲需要轉運漕糧七百萬石!

「渭水能承擔每年五百萬石的槽船嗎?」劉德看著晁錯問道。

「不能……」晁錯良久搖了搖頭,從嘴里吐出這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