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五節 未雨綢繆(2 / 2)

寧成聞言,立刻道:「殿下,臣等基本查清楚了,安邑左近共有大賈數十位,其中家產百萬錢以上的,有七戶,在這七戶中,家產千萬以上的也有兩戶!」

劉德聞言雙手不由得握起來了拳頭。

「河東果真膏腴之地啊!」劉德冷笑著感慨道:「一個安邑素封之家有七戶,其他地方又該有多少呢?」

所謂素封,指的是那些有錢但沒有爵位的人。

什么樣的人才能配的上別人稱一聲素封之家呢?

答案劉德知道,後來司馬遷著作史記也很明確的說明了。

所謂素封,與之相對的是朝廷所封的關內侯、徹侯。

一位食邑千戶的徹侯,位列二十一級爵位之頂,按照漢制,這位徹侯的收入是他的封地每一戶居民每年繳納的稅賦,這個數字是恆定不變的兩百錢。

食邑一千戶的徹侯,一年收入是二十萬錢。

而此時民間的高利貸,比較有良心的利息是十一之息,也就是借十還十一,但普通的利息是十二之息,就是借十還十二。

這么算的話,假如采取十二之息,家產一百萬的人家,年收入大概就能抵得上一位千戶徹侯,采取十一之息的話,那兩百萬家產的人家就能抵得上一個千戶侯。

這樣的人家就被稱為素封。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拿自己的錢全部去放貸了。

但在民間,不管從事什么行業,哪怕就是個地主,也是經常放貸給農民和佃戶以及游俠一類的無業游民。

因此,這只是一個參考比照。

而且,如今社會和政治環境並不限制工商業的展,因此,拿著錢就算不放貸,哪怕拿去買田買地,也是有收益的,若是用於擴大產業規模,產生的效益也是很大的。

在此時,一年賺二十萬錢,並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

劉德前世在河間國就進行過社會調查,要賺年入二十萬錢,你只需要養五十匹馬一百六十頭牛或者兩百五十頭羊、豬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養魚,只要能保證池塘每年出產一千石魚就可以了,或者種植一千桑樹、培育一千棵成才的大樹……甚至你只要會種田,能保證畝產一鍾,那么一千畝土地的產出,也能賣二十萬錢。至於鹽鐵那不用說更是十倍以上的暴利!

看上去似乎財的途徑真是多如牛毛,然而,大多數百姓,卻沒有那個資本富裕起來。

原因很簡單,不管是養五十匹馬還是一百六十頭牛或者種植一千顆桑樹,一般的百姓根本不玩不轉,就算玩得轉也沒那個本錢。

整個社會於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陷入了死循環之中。

終於,劉徹一個告緍,世界清凈了,富商死光了,工商業也徹底蕭條了。

而劉德讓寧成、義縱調查這些商人的家底和背景,就是想要嘗試一下,是否還有除了告緍之外的第二條道路。

是否可以有一個辦法只打擊大地主大商人特別是壟斷商人,而對中小商人和中小地主無害。

劉德很清楚,他的皇祖父的治國思路是正確的,中產階級才是王朝的根基,社會的棟梁。

除此之外,都是要打擊的。

大商人大地主,要打回原形。

貧民、游民、佃農要想方設法的把他們變成自耕農。

這需要進行的工作和涉及的部門以及政策法律的調整,無疑不是劉德現在就能干預和實施的。

但劉德卻想從現在開始就准備,進行調查和調研,拿出方案,找出辦法以備他登基後實施。(未完待續。。)

ps:好悲傷,這是為什么呢?

下午更的那一張保持了3個多小時的o訂閱,現在也只有2oo多,這是為啥呢?好奇怪,點娘抽搐了?

我心好哀傷丫,求訂閱安慰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