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六節 得意忘形(1 / 2)

「不用徭役?」一位大臣站出來,問道:「家上的意思是?」

「自然是全部花錢雇工!」劉徹笑著答道:「譬如,某段工程以某個價格承包給某人,等完工以後,由少府派出官吏,檢驗質量,然後再付款……」

聽到劉徹這么說,大殿中的大臣,頓時一個個雙眼放光。

在座的沒有一個笨蛋。

劉徹的意思,他們很快就理解了。

甚至,就連天子劉啟,也重新坐回御榻,心里輕笑著:「有些意思了!」

雖然一時半會,劉啟還沒能理解劉徹的思路。

但是,高度的政治敏銳性,一下子就讓天子劉啟捕捉到了劉徹計劃中的中心思想。

顯而易見的,這是一張大大的畫餅。

一個總預算高達十萬萬錢,相當於漢室財政收入四分之一的大畫餅。

整個關中的貴族甚至是外戚以及地主富商甚至關東的大商人,都會為此瘋狂。

沒有人能放棄這么好的一個光明正大賺錢的機會。

就是劉啟自己,也忍不住有些意動,更何況其他人?

果不其然,立刻就有一位一直保持著沉默徹侯忽然出列問道:「家上,臣愚鈍,請家上詳細說說,這個承包是怎么個承包法?什么人可以承包?」

其他人,尤其是本來只是在打醬油的徹侯勛臣們,此刻也目不轉睛的盯著劉徹。

至於九卿級各衙門的主官,這個時候也是放下了矜持。

誰都缺錢!

誰都知道有了錢會有什么好處!

此刻,當劉徹拋出一個十萬萬錢的大餅,即使那些本來因為糧食保護價的緣故而對劉徹有了看法的人,此時也恨不得立刻跪到劉徹面前,想要緊緊的抱住這個大腿了。

原因無它。

誠然他們是關中商人背後的保護傘和靠山。

但是。他們並不是商人,也不懂什么商業,他們之所以對劉徹有了看法。只不過是覺得,太子擋住了他們的財路而已。

但是。此刻,當一個十萬萬錢的大餡餅砸到腦門上。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只要操作得當,就足以撈到一份能讓他們一輩子也花不完的財富。

既然這樣,那么商人們的那點小小的孝敬也就微不足道了。

劉徹看了一眼徹侯和大臣們。

微微一笑,解釋道:「公大夫以上爵位者,即可參與承包,不同路段的工程對價格和資質的要求也不同了。譬如一段造價三千萬錢的工程,自然也要有相應的保障……譬如起碼要繳納相當於工程造價一成的保障金到少府,同時,還得有一位徹侯或者兩千石大臣的擔保!」

事實上,在一開始,劉徹就很清楚的知道。

褒斜道工程想要在這個時代開鑿出來,技術難點和資金難點都不是問題。

只要下定決心,漢室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然而,作為穿越者,劉徹很清楚在古代中國。大興土木的代價是什么?

因為徭役制度的存在,實際上每一次統治階級大規模的征民眾,實際上都是對其未來的透支。

譬如秦始皇修建阿房宮。營造皇陵,修築長城,透支了整個秦國的未來,直接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

又如隋煬帝楊廣修建大運河,遠征高句麗,透支掉了整個隋朝的未來,導致了群雄並起,天下大亂。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在於,大興土木和戰爭都一定會導致民眾負擔不斷加重。

當民眾再也負擔不起時。那就一定會生農民起義,於是改朝換代順理成章的生了。

但是。在中國歷史某個時期不管統治者怎么對外大規模用兵,怎么大興土木。底層的百姓都老老實實的照章納稅,遵紀守法,服從命令,任勞任怨。

這就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的兩百年余年的戰國時代。

整個戰國時期,自商鞅變法之後,秦人就用著一種今後兩千年都不再出現的常耐力和決心,不斷的對外戰爭,對內大興水利。

秦趙長平之戰時期,整個秦國甚至是全國總動員,上至八十歲的老人,下至**歲的孩子,只要能動的全部參與到了戰爭中去。

為什么秦人能忍耐得了?

為什么統一之後,他們反而忍耐不了比長平之戰更寬松的統治?

答案很簡單。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在戰國時期,沒有統一之前,軍功勛爵名田宅制度,使得每一個秦人都自動的成了秦國那台戰爭機器上的一個零件。

打仗立功,絕對有獎賞。

只要立下功勞,活著回去,奴隸也能變成自由民,自耕農則可能變成地主。

而統一之後,整個國家從統治階級到民眾都喪失掉了目標,更嚴重的是,因為再也不能靠打仗獲取利益,整個國家因此不知所措。

當初造就了秦人強盛一時,天下無敵的軍功勛爵名田宅制度,最終成為了毀滅它的元凶。

秦人的教訓,固然深刻,但卻也給劉徹和後來者提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啟示:誰給老百姓好處,老百姓就跟誰走。

而徭役,特別是漢室的徭役,以劉徹這么一個穿越者,用二十一世紀的眼光來看,毫無疑問,在漢室絕大多數的徭役,基本上都是公益性質的。

譬如,那兩年兵役和半年戍邊,以一個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不過就是全民兵役制,若是在後世天朝,想當兵還得送禮說情呢?

又如修橋鋪路以及修繕城防,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民生工程以及國防工程,基本上在後世天朝老百姓都很喜歡這樣的工程。甚至某些窮地方巴不得有這樣的工程。

然而,在此時絕大部分的農民卻都很不情願服役,但凡家境稍微好點的,都會出錢請人代服徭役。

特別是戍邊。正常農民一聽自己要去戍邊,那是哭著喊著但凡能不去,就肯定不去!

難道他們就不知道。假如邊關沒有人防備,匈奴人就會長驅直入。最終危害到他們本來的和平生活嗎?

答案很簡單,百姓看不到利益,反而要為此付出代價,這么一來,傻子才聽你瞎掰什么民族主義,國家、華夷大防!

那假如服役能有好處?

譬如修橋能拿到工錢,當兵了退伍後能享受到優先被選拔為鄉中的游繳、亭長甚至縣衙的衙役?

劉徹知道,民間肯定會為此打破頭!

一如後世的天朝。

當然。目前來說,以此時漢室的財政收入,肯定是支撐不起如此大規模的支出和改變。

劉徹用褒斜道工程,只是來做個試驗而已。

只要證明了此法可行,那他以後就會逐漸的改變服役者免費這個制度。

原因很簡單,免費的徭役制度看似是統治者占了老百姓的便宜,但實際上卻是在拉大貧富差距,加快土地兼並,對於統治階級造成的傷害遠遠大於獲得的利益!

歷朝歷代以來,土地兼並為什么會愈演愈烈。一旦開始,就無法終止,只能通過一場暴力的革命來清洗一切。重新歸零。

症結就出在徭役制度上。

徭役使得底層百姓根本不可能與地主、富商階級抗衡和競爭。

最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偌大的政權一夜之間崩潰於無形。

劉徹自然很清楚,應該怎么去擴大政府財政收入。

眼下,他就有兩個法子能在自己登基後讓漢室財政收入激增。

收回鑄幣權和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這兩個新增的財源基本能確保劉徹登基後的頭幾年能穩步的推行一些政策,但是,假如是牽涉到了徭役這個全國性的問題,那么,那點增加的財源。是完全不夠的!

他必須開辟新的財源。

「我登基後的頭十年,能不跟匈奴交惡。就盡量不要跟匈奴交惡……」劉徹心里想著,他已經有覺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