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節 戰斗力爆表的御史們(2)(1 / 2)

晁錯又接著給劉徹介紹了十三位御史。[

這些人或是頂著一個侍御史的頭銜,或是兼著一個某曹御史的職務。

當跟薛蔡、楊奮一樣,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掛著一個給事殿中的名頭。

御史掛上給事殿中的前綴,在漢室大抵就相當於後世的人大進了常委,有了言權和投票權,看到不爽的事情,可以直接開噴。

這十五位掛了給事殿中頭銜的御史,才是這御史大夫衙門真正的精英和實權人物。

剩下的三十號御史,基本上是在打醬油,最多協助某位給事殿中處理或者調查某事。

但卻也不能小瞧他們!

在漢代,是君權不斷擴張的時代。

為了加強君權,皇帝於是不斷的加強御史的權柄。

至小豬統治中期時,掛著直指綉衣使者的御史,甚至能調動郡**隊,進剿叛軍和盜匪。

著名的江充更是拉著一位漢室太子陪葬了!

在此時,這些其貌不揚的低調御史們,戰斗力也相當不錯。

不少人本身就兼著一些要害衙門的監督之權。

譬如少府、內史衙門等關鍵部門。

這就像後世,某位副市長雖然排名靠後,也沒入常,但手里面的權柄,卻一點也不小!

劉徹聽完晁錯的介紹,強行將這十五人的名字、樣貌、籍貫、履歷全部記在心里。

像御史大夫衙門這種實權機構中的話事人,記熟了總沒有壞處。指不定哪一天就可能需要找其中一個幫忙。

「孤今天來,不滿晁公,確實是有一事想請晁公幫襯……」劉徹拱手對晁錯笑道:「不知晁公願不願意?」

晁錯聽了劉徹的話。當著手下人的面,他敢說自己不願意嘛?

當然,要是這么容易就被人拿話要挾住了,那晁錯也混不到今天的位置。

晁錯看著御史們,呵呵笑了笑,吩咐道:「諸公自去忙吧,有事。自有人來傳喚!」

「諾!」眾御史紛紛起身,對劉徹和晁錯躬身一拜,然而各自退下。

等御史們全部走了。晁錯又讓下人關閉門窗,同時揮手讓本來在殿中伺候的下人和差役盡數退下。

「家上,到底何事?」等整個大殿變得清靜了下來,晁錯這才轉身。看著劉徹。眼中卻是無比凝重。

晁錯自然知道,劉徹堂堂一個太子,居然都要親自上門拜訪,拉下臉面來求了。

這事情,可小不到哪里去!

搞不好,他這個御史大夫都可能ho1d不住!

而他晁錯跟劉徹這個太子又沒有什么厲害關系。

不是說劉徹倒台了,他這個御史大夫也沒安生日子過。

恰恰相反,倘若劉徹倒台。受損的可能是死對頭袁盎!

既然如此,假如劉徹不拿出點什么東西的話。他晁錯可就懶得當聖母了!

劉徹見此情景,也知道,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了。

但劉徹一點都不擔心晁錯不肯幫忙這種事情。

官僚階級是劉徹的敵人,又何嘗不是晁錯的敵人呢?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劉徹沉吟片刻,看著晁錯,道:「此番前來,確實是要麻煩晁公,准確的說是要麻煩晁公麾下的御史中丞……」

劉徹將袁盎告訴給他的事情,對晁錯復述了一遍。

晁錯聽完劉徹的話,沉思了起來。

劉徹的意思,晁錯很清楚,無非就是讓他命令御史中丞楊奮去把關中各縣令、縣尉以及內史衙門的大小官員叫來訓話。

用御史中丞的權柄給關中各縣縣令施壓。

讓這些縣令回去管好那些手下的亭長和游繳。

這個辦法也是劉徹現在唯一能想到的一個解決辦法。

正所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整個官場就是一條完整的生物鏈。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毫無疑問是劉徹這樣的皇室成員。

但,偏偏有時候個頭大,未必對付得了小蝦米。

就好比獅子奈何不了打洞的耗子一樣。

真正能管得了關中各縣得那些亭長和游繳的,只有他們各自的頂頭上司,縣令和縣尉。

因為,漢室的制度,亭長和游繳,是由縣令任免的。

這些家伙的烏紗帽就捏在上頭的縣令和縣尉手上。

而縣令和縣尉的烏紗帽,恰恰捏在御史中丞手上。

尤其是現在接近年關,馬上就要考績了,這些縣令縣尉是回家種田還是高升或者嘉獎留任,全系於接下來的群臣會審。

而在這其中,御史大夫衙門將揮重要作用。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這些縣令、縣尉的仕途,取決於御史中丞給出的評價。

「家上,此事有些棘手啊……」晁錯沉思片刻後,卻搖搖頭,對劉徹道:「請恕臣愛莫能助!」

劉徹聽了,瞳孔微微睜大,心里頭不免有了些怨言。

但想了想,劉徹覺得這也正常。

畢竟,從開始到現在,劉徹跟晁錯就沒尿到一個壺里……

人家沒那個義務給劉徹來擦屁股!

只是……

要說能坦然接受,那才有鬼了!

是人都會有種地球肯定是圍著我轉的想法。

但凡有人違逆自己,就算是普通人,心里頭多少也會有些不舒服,更何況劉徹還是太子,每一個上位者,都是極端自我和自私的典型!

但對晁錯,劉徹是真沒什么辦法。

秋後算賬嗎?

假如一切不變,人家總共也就三個多月可活了……

因此。劉徹在心里罵了一聲,就欲起身告辭,准備再去想別的辦法。

只聽得晁錯道:「家上莫急。請容臣仔細稟報……」

晁錯似乎看出了劉徹的內心世界——作為一個伺候了當今天子二十多年的大臣,晁錯對於劉家的思維方式和大腦回路顯然相當了解。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對劉徹拜道:「家上應該知道,一月余前,臣還是內史,若是那時候,遇到此事。臣決無二話……但此時,卻實在是力有未逮!」

劉徹一聽,這才止住心里的怨言。

晁錯說的似乎有些道理。

此時的內史。就是後來小豬朝的左馮翊、右扶風、京兆伊的前身。

按照漢室的政治結構構造,在事實上,內史衙門其實就是一個大號的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