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節 劉徹的問題(1 / 2)

看著哭哭啼啼的顏異,劉徹眉頭擰了起來。

「哭什么哭?」劉徹哼哼兩聲:「天還沒塌呢!

顏異立刻破涕為笑,聰明如他,自然聽出了天子的意思。

只要天子願意救儒家,儒家就還有希望!

當今這位,雖然登基不過半年,但實際上,卻已經掌握了局面。

軍權在握,民心也有。

地位和權柄,幾乎已是不可動搖。

然而,顏異轉念一想,立刻又想到:陛下遲遲不在此事之上表態,恐怕也未嘗沒有想借此事,敲打我儒門一二的意思……

這樣想著,顏異就不禁恨不得把魯儒派給開除出儒家。

這幫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除了嘴炮忽悠外,沒有半分長處的家伙,儒家內部本來看他們不順眼的人就有很多。

這次,魯儒捅出了這么大的亂子,更是讓許多人徹底的恨上了這幫家伙——雖然許多聰明人都知道:其實,儒家被圍攻,與魯儒的作死行為,干系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只要儒家在考舉中表現出了現在這樣強勢的地位,那么,其他派系必然會群起而圍攻。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春秋戰國數百年的歷史上,是層出不窮的。

但,很多事情,人們知道了也會拿著明白裝糊塗,特別是現在這么大的一個簍子,肯定要找個背鍋的。

總不能說,儒家的學子太多了,才導致其他人圍攻吧?

這話只要有人敢說出來。立馬就會被人打成豬頭。

於是,魯儒立刻就成了這一切最好的背鍋俠。

反正。儒家內部的其他派系,現在已經基本達成默契了:魯儒是個坑。什么都能往里面裝!

顏異到底是年輕,還沒明白這其中的彎彎繞。

況且,他本是齊人,還是顏回的嫡系後裔,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兄友弟恭,長幼有序這一套,因此,對於魯儒。顏異心中還是感覺比較親切,想要拉一把,搶救一下。

是以,顏異並未如他的長輩們所希望的那樣,在劉徹面前,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卸到魯儒身上。

「陛下……」顏異眼巴巴的看著劉徹,不停的磕頭:「陛下乃聖人,明見萬里,思及萬世。臣本不該多言,以逾臣子本分……只是,如今,黃老、法家狹眾怒。以區區數人之失,盡歸臣之儒門,所謂矯枉過正。以偏概全,莫過如此!」

「臣聞。如今市井已有民謠,歌曰:一考舉。十人中,八人為儒……」顏異低著頭,委屈的道:「臣以為,或許,就是如此了……」

劉徹嘿嘿的笑了兩聲。

什么民謠嘛?

現在才幾天?

就有這樣的民謠出現了?

朕怎么沒聽到風聲?

再者說,這漢室的民謠,大凡被拿到台面上討論的,哪一個不是被人『創造』出來的?

只是,這是游戲的潛規則,也是臣子們少數幾個能直白的告訴皇帝:哥,您這個政策有風險啊,是不是要改改的途徑。

這也算是漢室歷代天子的一個優點了:不管怎么樣,哪怕是蠢笨如元成那樣的昏君庸君,也要重視來自最基層,直接反應民間呼聲的聲音。

當然,重視歸重視,聽不聽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說一套做一套,向來就是統治者的拿手好戲。

劉徹哂笑一聲,道:「朕不是秦始皇!」秦始皇焚書坑儒,搞得儒家上上下下雞犬不寧,道統幾近斷絕,劉徹的言下之意,自然就是:無論怎樣,儒家的存在,不會改變,相反,他這個皇帝,還會支持儒家,繼續展。

顏異聞言,大喜,叩道:「臣代儒門上下,謝過陛下!」

劉徹擺擺手,道:「別急著高興!」

劉徹嘿嘿兩聲,抓著陳阿嬌的小手,道:「儒家這次各派搞得事情確實太大了!」

何止是大啊!

早在考舉第一輪結束後,劉徹看到統計出來的士子分布,就知道,要出大事了!

儒家人多勢眾,這五十年來,更是不斷的傳播自己的思想。

除了關中因為是黃老派的大本營,貴族大臣不怎么喜歡儒家那一套,只有公羊派的思想滲透了些進來以外,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儒家的觸角不斷的延伸——甚至就連南方的三越,北邊的匈奴還有東邊的朝鮮,都有這些家伙的足跡。

毫不誇張的說,現在天下的讀書人,有文化知識的階級,不說百分之八十,至少,百分之七十是儒家的人!

這與儒家實行有教無類,一視同仁的授業方式,有著很大的關系。

在儒家,哪怕是個奴隸,只要你願意聽講,他們也不會拒絕你的旁聽。

像公孫弘——一到四十歲了,還一窮二白,只能靠養豬為業的**絲,胡毋生也願意將其收錄門牆,甚至資助他學習的費用。

還有朱買臣,假如劉徹沒記錯的話,這是一個更大的悲劇——公孫弘好歹還有個窩,有個家,朱買臣就純粹是個無業流民,只能靠友人接濟生活。

但是,歷史上,已經官居中大夫,食祿兩千石的嚴助見到他,絲毫也沒有輕慢,反而將其舉薦給了小豬。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許多。

毫不誇張的說,在現在這個時代,在後世高高在上,標榜為清貴雅人的儒家,在此時,算得上是最接地氣,同時對平民最平等,最寬容的學派。

這也是儒家後來能成功的原因!

你換了法家或者黃老派,想要獨尊自己看看?

恐怕連當官的人都湊不齊,整個基層立刻就要癱瘓!

毫不誇張的說,歷史上。儒家的獨尊,是因為他們布局幾十年。耕耘幾十年,播種幾十年才收獲的果實。

但。儒家此刻冒頭,卻是有些早了。

現在,黃老派雖然已經日暮西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的實力依然強大,依然壟斷了漢室政權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