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節 風暴(1)(1 / 2)

長安城中貴族大臣們左手倒右手的游戲,剛剛開始,就被迫謝幕。

虎賁衛與羽林衛,入駐少府、內史和大農令的所有辦事機構和糧倉。

未央宮里的尚書、謁者、侍中和郎中下到每一個官衙辦公。

這些天子近臣,嚴格執行了天子對於糧食交易的規定。

任你如何神通廣大,手眼通天,也要拿著戶籍竹符,才能買到糧食,而且,一次最多只能買五石。

這樣一來,大家都是淚眼婆娑,好不傷心。

整個官僚貴族階級的反應,都有些大。

自古以來,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只有一個兩個怨懟,那叫心懷叵測,陰謀不軌。

十個二十個唧唧歪歪,那是反劉反漢,罪大惡極。

千人萬人齊聲吶喊,那就是義師四起,共討暴君了。

對此,劉徹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

歷朝歷代的教訓,都告訴劉徹,對官僚權貴,可以打壓,但絕不能將他們逼到牆角。

對權貴官僚集團,最好的辦法,還是打一巴掌,給顆甜棗。

所以,劉徹隨後就下詔:列侯及兩千石,國家柱石,佐朕統天下,功莫大焉。褒功臣,美教化,此三代先王之德也,朕雖不敏,仍願效之。其賜,列侯及兩千石,子一人為秀才,以褒其功。以美其勞。

於是,許多人原本受傷的心靈,稍微得到了些慰藉。心里舒服了一些。

而劉徹給出的這顆甜棗,其實也是在今年考舉時,必然會宣布的一個政策。

考舉士子們,必然要走向全國,去各個郡國,成為統治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乃至於主要組成部分。

但,舊有的官僚貴族集團。必然不會坐視不管,看著新興政治勢力取代他們。

這些人要是鼓噪起來搗亂。劉徹也會有些ho1d不住。

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收買他們。

讓他們參與到這個政治進程中來,給他們一些好處和特權。

這樣,他們才不會成為這場變革的阻礙者和破壞者。

這個詔書下達後。貴族大臣們雖然還是有些牢騷和不滿,但大多數人,還是認清了現狀,知道天子絕對不會允許他們破壞關中的安定。

甚至有不少人清醒了過來,然後出了一身冷汗他們的計劃要是真得逞了,關中幾百萬石的糧食儲備,可能剩不下多少了,也沒辦法剩下多少。

而失去了糧食儲備的少府和內史,必然會失去對關中糧價的掌握。

到時候。糧價瘋漲,民生經濟被破壞。

急眼了的未央宮,未必不會拿他們的腦袋來開刀。用幾位罪魁禍的血,來向國民謝罪。

頂級的列侯,皇室的親信,肯定不會挨這一刀。

那么,很顯然,自然是他們這些小蝦米來背鍋了。

「這又何必呢……」許多人雖然還是很難對一筆唾手可得得財富。不翼而飛釋懷。

但是,想想自己得腦袋和身家性命。

他們毫無疑問的縮卵了。

而接下來一個小道消息。更讓這些人迅拋掉了先前的那一點點不滿坊間傳聞,天子連日召集尚書台和近臣,研究在新化懷化地區,劃定新的封地的計劃。

據說天子認為,新化城和懷化城之間的數千里土地,亟需開和利用。

但當地人口稀少。

而且天寒地凍,森林眾多,又在長城之外。

願意遷徙去當地的人,少之又少。

哪怕是屯墾團,在當地也不好布置。

於是,天子將視線對准了『國家柱石,社稷功臣』的廣大列侯們。

決定將當地的數千里土地,除了濊人地盤外的其他地區,分封給『有功大臣、國家柱石』們。

據說,哪怕是食邑五百戶的低級列侯,也能得到方圓十里的封地。

頂級的萬戶侯,甚至能得到方圓百里的封國。

封國的所有一切礦產、森林和資源,全部歸受封列侯所有。

這個小道消息一傳出,整個列侯階級,立刻迎來地震。

誰會嫌棄自己的封國太小,土地太少呢?

至於新化城那疙瘩,天寒地凍,氣候惡劣,開程度極低。

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能白得一塊土地,誰不喜歡?誰不願意?

且,列侯們都是家大業大的。

誰沒有兄弟子侄,親朋故友需要照顧?

一塊土地,再怎么貧瘠,環境再怎么惡劣,也總是能養活人的。

特別是……

新化那邊雖然又冷又偏,而且山高林密。

但總是能養活人的嘛!

大不了,中國百畝養一家五口,新化那邊千畝養五口嘛!

更別說,濊人跟真番等國最近年余,賣到長安的人參,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

單憑當地能出產人參這一點,就讓許多人都按捺不住心里的興奮了。

而墨苑和少府『不小心』泄露出來的一個消息,更是點燃了無數人的熱情與期盼根據少府和墨家派去新化那邊的農稷官和墨者報告:新化之地,雖苦寒,然則,地甚肥,可種豆。

而軍方也有消息說:有士卒在新化城外,巡邏過程中,撿到了狗頭金。

這表明,當地有金礦、銅礦的存在。

這下子,無數人眼都紅了。

大家伸長了脖子,等著未央宮里的消息。

至於之前的事情,立刻就被眾人拋到了腦後:一個一次性的外快。能跟可以世世代代繼承,傳給子孫後代的土地比嗎?

而在這些熙熙攘攘的嘈雜聲音中,長安城出去的命令。終於到了江都國。

當使者喘著粗氣,將來自天子的詔命,遞交給江都王劉閼後,劉閼立刻召集了江都國內的大臣,商議具體部署事宜。

劉徹給劉閼配置的丞相是前廷尉張釋之,太傅是太宗朝有名的賢臣馮唐。

張釋之雖然身體不太好,但經驗豐富。馮唐也在官場上沉浮了二三十年。

有這兩人,劉閼其實並不需要有多大的能力。

國中的一切事情。都被這兩人安排的妥妥當當。

這一次也一樣。

「神明示警,寡人自當奉詔!」劉閼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然後就看著這兩位賢臣,道:「這疏散之事。和具體的安排,寡人就全部托付給丞相和太傅了!」

張釋之與馮唐相視一笑。

他們也習慣了劉閼這樣的行為。

相對來說,這樣子的劉閼,對他們兩個來說,等於明主。

劉閼這樣,不管什么事情,全部交給臣子,自己袖著手,只管跟長安寫信訴苦。順便賣萌的主君,簡直太難找了。

整個漢室,估計也就這么一個了。

只是。這天子詔命,卻是讓這兩人都有些頭大依據一個夢,就遷徙整個廣陵以西十幾個縣,數十萬的居民,這真是有些搞笑!

但天子的命令,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沒有辦法,兩人只能硬著頭皮下去。組織和動員民眾的疏散。

好在,張釋之是名動天下的前朝大臣,馮唐在東南,也是廣有民望,德高望重的名人。

地方上的官員們,在這兩個大佬面前,除了戰戰兢兢的配合執行外,連個牢騷也不敢。

就是百姓,有些麻煩。

中國人的故土情緒,是全世界所有民族中最重的。

許多百姓,寧願餓死在故鄉也不願去其他地方。

狐死丘,越鳥南飛。

尤其是農民,這種情懷尤其深重。

好在,江都國,本來就是移民為主的地區。

自劉濞立國以來,生活在此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從齊魯甚至燕趙等地遷徙來的流民。

因此,民眾的動員工作,相對來說比較好做。

但這也只是相對來說而已。

總有些不願離開故鄉的人,也總有些你不管怎樣,他死都要死在家里,舍不得家中田畝和庄稼的農民。

對於這樣的人,漢室官員,在勸說無果後,直接上了手段。

這個手段,很是簡單粗暴直接動用了郡兵,強制將人綁上了遷徙的馬車。

短短五天之內,廣陵以西的十二個縣中的十個就已經完成了基本的遷徙。

數十萬百姓,在三萬多軍隊,兩千多名各級官吏、士紳的組織和保護下,沿著長江,一路向北,前往上游的楚國和淮泗地區。

楚國和淮泗地區的諸郡,同樣也開始了動員。

因為現在楚王還沒決定到底是誰,所以楚國實際上屬於中央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