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節 定策(1)(1 / 2)

然而,很多事情,劉徹都沒辦法跟自己的臣子說的太過仔細。

就算說出去,估計信的人也沒幾個。

就在劉徹傷腦筋的時候,來自新化城的報喜捷書,終於抵達了劉徹的御前。

「一網獲魚近百石?」新化城的捷報,讓劉徹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漢制,一石四鈞,一鈞三十斤,一石合一百二十漢斤。

漢代的一斤,大約相當於後世的半斤左右。

換句話說,一石等於差不多後世的三十公斤左右。

一百石,就差不多是三噸了!

三噸魚是什么概念?

在後世的2o13年,天朝年人均肉食消耗62公斤,其中魚類消耗二十六公斤。

目前漢室人口大約在四千萬到五千萬之間。

平均人年肉食消耗可能不足一公斤。

換句話說,假如新化城沒有撒謊,那么,劉徹只要撒個兩萬次網,就能滿足目前的全國肉食需求!

要是能撒上十萬次網,那就立刻能趕英美,跑步進入三代之治。

怎么想,都覺得,這個一網獲魚近百石,都不那么靠譜。

但不管怎么樣,這個消息還是暫時轉移了一下朝臣的注意力。

畢竟,新化城那邊,劉徹早就放過風了。

那個地方的許多地區,都將作為列侯們的額外食邑之地。

原本,很多列侯的印象中,新化那樣的化外荒服,蠻夷之地,能有什么好東西?

也就一個人參跟皮毛讓人有些印象。

但,天寒地凍的,誰願意去?

許多列侯都是准備把不受寵的兒子什么的往那邊一扔,當個備胎和後手。

但此刻,聽說了新化城居然一網就從河里面撈上來差不多一百石鮮魚。

無數人都只覺得自己的小心肝撲通撲通的直跳。

肉這個東西,無論是什么肉。都是值錢的。

哪怕是最粗鄙的豬肉,也要十錢一斤。渭河中的鮮魚,在集市上,一斤至少五錢起。那還是雜魚,若遇上特別適合做膾的大魚,起碼十五錢一斤起。

再怎么樣,那河里的魚,曬干了賣到長安來。一斤魚干也能賣個十錢吧?

如今,粟米一石才五十多錢。

一畝地一歲產出不過一百余錢,加上大豆、秸稈和干草什么的,收入撐死了也就兩百錢。

換句話說,若是自己家的封地毗鄰那條產魚的河流。

一年下來,只要從河里扒拉上個千把石魚,曬成魚干,賣到內6,一歲起碼進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這可比得上一個食邑萬戶的大國歲入了!

更別說。當地的山林中,還有人參、皮毛這樣的特產,土地里也好歹能有些產出,林子里的木材,據說百年,千年的巨木,都很常見。

這帳一算下來,許多列侯,都是喉嚨猛咽口水。

受此影響,對河套問題的關注。就開始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