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節 溫言在口(1)(2 / 2)

吳王劉濞和他的使者們。穿梭天下,聯系同盟,幾乎是公開的……

於是。綉衣衛的探子甚至都不需要去調查,只要有心。蹲在這些家伙常出沒的地方,帶個耳朵。就能帶回大量『圖謀不軌,陰謀叛亂』的證據。

這真是個悲傷的故事……

於是,在例行的常朝的前一天。

劉徹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訪客。

此人姓劉名禮,乃楚元王劉交的次子,受封為平6候,也是前世被皇帝老爹封為楚王的男人。

楚元王劉交,這是老劉家的一面旗幟。

這個劉邦的異母從弟,跟他的哥哥們完全不同。

劉交善於詩賦,文采橫豎都溢。

他師從荀子的弟子浮丘伯,封為楚王後,積極整理和收集《詩經》篇章,並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儒家派系楚詩派。

劉交和他的兒子劉郢在位的二十七年里,受到這兩位諸侯王資助的儒家學者,將中國的文化和典籍,向著四面八方傳播。

三越、西南夷,甚至中南半島的不毛之地,長袖善舞的儒家學者,將他們的腳步遍及已知世界。

他們就像後世十七、十八世紀,歐羅巴的傳教牧師一樣,勤勤懇懇,專注的將他們的理念傳播到世界。

現在三越國內,一半以上的親漢派,是他們培養的。

更重要的是,吳楚齊魯地區,存在著大量的曾經受惠於楚元王父子的地主、貴族、富商。

而且,漢室成立六十年,有三位宗正,出自楚元王一系(劉交自己,他兒子劉郢,現在的劉禮)。

這就是為什么,楚國必須要用一個劉交的子嗣來傳系的原因。

作為現任宗正,監督諸侯王及其子弟以及列侯的九卿,劉禮來找劉徹,完全合理,也完全正常。

「宗正來找朕,是因為執金吾的原因嗎?」劉徹對劉禮這個長輩還是很尊重的,經過吳楚叛亂,淮南,趙王謀逆的事情後,老劉家現在迫切的需要的向天下人證明:劉氏是一個團結的大家族,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相親相愛。

所以,劉徹也沒有揣著明白裝糊塗,跟劉禮玩猜謎游戲。

「聖明無過陛下,老臣此來,確實如此!」劉禮有些意外的低頭道:「陛下即以當頭棒喝,群臣已經知錯了,還請陛下暫息雷霆之怒,施以恩澤雨露,安定人心!」劉禮在政壇上混了幾十年,看過了無數的政變,見識過無數的血雨腥風,他非常清楚,該怎樣把握分寸,同時刷好聲望。

就像三年前,吳楚叛亂,他的侄子劉戊的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跟著劉濞胡鬧。

劉禮第一時間就站出來聲,並且緊隨其弟弟劉富上交自己的列侯印璽以及全部財產,在先帝面前磕頭痛哭。

正因為這個關鍵的選擇,楚王一系,不至於斷絕,而且,很快就能重新恢復。

這次的風波,劉禮同樣看的很清楚。

天子震怒,那是一定的!

劉氏天子,從來都不會在這樣軟綿綿,且無力的所謂串聯下屈服、退讓。

他們就像一根彈簧,你越施加壓力,反彈起來的殺傷力就越大。

老劉家向來就是吃軟不吃硬的!

但事情展到現在,劉禮知道,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節點了。

天子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將所有涉事列侯全部一網打盡,這樣做,風險太大,且得不償失。

而且,離開列侯們的支持和輔佐,天子也很難統治天下。

因此,劉禮確信,他這次出現的時機是恰到好處的。

而且也能給自己帶來足夠的利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