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節 制度(2)(2 / 2)

他們甚至還在雒陽開了個重民學苑。

至今為止,天下在冊登記,接受官府資助和審查的學苑,諸子百家各派系加起來,已經有三十多個了。

這些學苑,小的,幾十百來個學生,多的,甚至有上千人在同時受教。

一時間,文風鼎盛,海內俱是讀書聲。

僅此一項,過去數年,漢室境內的讀書人數量就增加了數千。

這也因此成為劉徹這個天子的文治成績。

前不久,甚至有個魯儒,上書拍劉徹馬屁說:今陛下文治卓越,當可循成王故事,封禪泰山。

劉徹雖然很高興,但還是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開什么玩笑?

封禪泰山!

錢你出啊!

封禪一次,起碼花費數萬萬。甚至十幾萬萬,都夠劉徹跟匈奴人死磕一次了!

劉徹向來只要實際,不要表面。

況且,劉徹覺得,有這個功夫。還不如拿這筆錢跟這個時間。把軌道鋪到雲中去,形成一條關中到長城腳下的高機動軌道網絡。

或者,拿這筆錢,打造一支無敵艦隊,去霓虹把霓虹的金礦跟銀礦給挖回來,僅此一項的收益,大概夠劉徹跟匈奴的戰爭全部開銷了。

反正。現在霓虹列島。全是野人,哦,可能還有徐福艦隊的後人……

不過,這樣恰好證明了,霓虹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

不管怎么說,劉徹現在這個說法,還是很對頭,也很對士大夫們胃口的。

自己的學生。來長安,進入太學深造。然後,通過考舉,進入仕途,碾壓一切,這樣的美麗未來,讓很多人都覺得很不錯。

「其二:關內侯以上及兩千石以上大臣勛貴,每歲可推薦三人進入太學入讀,左庶長及千石以上官員勛貴,每歲可推薦一人!」劉徹接著道。

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貴族跟官員,理所當然的擁有這樣的特權。

不給他們,才奇怪了。

「其三:郡國所舉力田,及地方所舉薦之賢達,可入太學深造之,待太學畢業,再授予官職!」劉徹淡淡的宣布這個決定。

這就更沒有人有異議了。

倒是,地方舉薦的賢達,也要進入太學深造後,得到承認,才能授予官職,讓不少人聞出了些什么味道。

「恐怕日後,舉薦之路,將要斷絕,陛下可能決定了,日後仕途,必須經過考舉……」無數人心里想著。

不過,這似乎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考舉是今上的大政,而且,實際效果,眾所共睹,比以往的舉薦,效率更高,現和獲得人才的幾率也更高。

既然如此,那么,陛下棄舉薦而用考舉也就非常正常了。

「其四:疫於王事,死王事,及戰沒沙場之將官尉佐,忠臣之後,其長子可遞交申請入讀太學,有司不得阻礙!」劉徹又道。

這更沒有疑問了。

誰都知道,劉徹在上林苑,起了個別苑,專門教導和撫養那些失去父親的遺孤。

這些人,是真正的天子羽翼,太學歡迎他們還來不及,怎么會阻礙呢?

「其五:其他特殊情況的入讀者,如藩國夷狄之學生,入讀太學,需經丞相批准!」劉徹最後說道。

夷狄藩國的學生?

儒家的博士們,頓時就高興了起來。

他們最喜歡這樣的學生了,他們也最熱衷將先聖的理念跟思想,傳播到全世界去。

教化四夷,最終天下大同,這是儒家最高的理想!

但他們不知道,其實,最初,按照劉徹的想法,這些夷狄跟藩國的學生,是要嚴格控制的,必須要指定住所,指定課本跟指定老師,且不許跟其他人交流。

但,經過長久的思考後,劉徹放棄了這個想法。

因為,劉徹現,假如他這樣做,除了讓那些留學生產生疏離感,認為被歧視外,不會產生更多效果。

作為一個強盛的帝國,必須要有一定的胸懷來容納夷狄。

當然了,一些涉及保密跟安全的東西(兵書、軍事制度跟經濟政治原則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不能教的。

但其他的尋常的東西,就無所謂了。

所謂,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

劉徹並不覺得,現在這個世界,還有什么夷狄貴族,是不能被同化的。

如今的中國,對於四夷部族,可是比後世的米帝更強盛更先進更偉大和更富裕的****上國。

漫長的歷史,也證明了,從來沒有什么夷狄異族的貴族來了中國後,不被同化的。

不過,自然,也不是什么阿貓阿狗都能入讀太學的。

起碼,你的國家得是承認長安宗主國,而且,恭順的沿用中國文字、制度跟服飾,認同中國理念,並且得到了劉徹冊封的。(未完待續。)

ps:第二更,ps:上一節有個bug,孔安國偽造的應該是古文尚書,俺打錯了~

另外,此時,伏生應該是活著的。

當然,後來授予孔安國尚書的那位伏生,就應該是小伏生了,也就是伏生的兒子~m.piaot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