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節 趙佗入朝(1)(1 / 2)

元德三年夏五月二十七。

南越王趙佗的朝覲隊伍終於越過函谷關,進入了關中的地界。

「一別經年,物是人非……」趙佗坐在寬大的馬車之中,望著外面的山巒與人群,在心中感慨著。

這是他闊別了七十年後,第一次回到這個熟悉的故國家園。

雖然他是真定人,但十六歲後,就到了咸陽,為始皇帝侍從騎郎。

關中於他而言,算的上是第二故鄉了。

對於此地,他的感情非常深厚。

可惜……

車簾之外的景象,已經跟記憶中的關中完全不同了。

「也是,項羽入關,大造殺戒,關中殘破,百姓離散……」趙佗在心里輕聲嘆息了一聲。

項羽當年在關中造成的殺戮,哪怕是他遠在南越,也是有所耳聞。

富麗堂皇的阿房宮被一把大火焚毀,舊時的秦都咸陽,更是被燒成一片白地,不知道多少老秦人死於亂兵的刀下。

以至於,後來高帝劉邦遷都關中,只能被迫先在鑠陽理政,數年後才遷入此時的長安未央宮和長樂宮。

至於長安城的建立,那就更是要往後推,直到惠帝六年左右,長安城才算落成。

在那之前,長安,只是一個鄉邑,而非一個都市。

因而,經歷如此重大的歷史轉變,整個關中的城市與鄉邑,都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故秦時的經濟政治中心,現在,可能只是一片田園與農庄,而曾經的田園、山陵,此刻卻已成了豐邑大都。

恐怕。此刻關中,唯一沒變的,大抵只有那永遠奔流不息的渭水與灞水了。

正感慨著故國變化。趙佗的眼睛,忽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事物。

一條木制的軌道。在直道的一側,延綿向前。

這種軌道,趙佗再熟悉不過了。

當年為了滅楚,大秦就鋪設了數百里這樣的軌道,來為大軍輸送給養。

後來征服百越,數十萬大軍的給養和軍械補充,通過一條條這樣的軌道,源源不斷的輸送到靈渠邊上。然後通過運河轉輸嶺南。

他在南越獨立割據後,也曾經想過修建一條類似的軌道,來加強對百越的控制。

但,嘗試過後,趙佗很悲哀的現。

想要建設和鋪設一條這樣的軌道,需要一個大一統的中央帝國來為它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需要一個擁有無數能干巧匠,並且能隨時動員大量資源的少府,更需要一個扎根於商君思想之下,如同蜘蛛一般。能隨時控制和監察地方鄉亭情況的文官系統。

簡單的來說,想修建完成一條這樣的軌道。

它需要將秦帝國復活。

讓耕戰思想和軍功勛爵名田宅制度作為國家的政策基石。

然後,在這個前提下。還得保證,這個政府擁有足夠多的能動用的人力物力與資源。

並且,統治者本身還得有極為堅定的意志和信念來推動軌道工程的建設。

沒有滿足這些條件,這樣的軌道是不可能修建完成的。

哪怕勉強修建完成,也只是面子上好看而已。

隨便一個環節出了漏子,這條軌道,就要廢棄。

旁的不說,國家掌控能力不夠,律法的震懾力不足的話。這些木制軌道,就很可能成為百姓們破壞的目標比起去山林砍柴。軌道上的木軌顯然更容易獲取。

「只是,漢在關中修建這樣一條軌道。用意何在?」趙佗不免陷入了沉思。

大秦修建軌道,只是為了征服世界。

所以,大秦帝國從來沒有在關中鋪設過軌道。

因為,沒有這個必要。

關中也沒有什么物資需要這樣的軌道來運輸。

但趙佗卻很驚訝的現,這條漢朝修的軌道,非但沒有閑置,反而非常繁忙。

僅僅在半個時辰中,趙佗就看到了十幾輛拉著滿滿一車物資的馬車,沿著軌道,直趨函谷。

「這是怎么回事?」趙佗叫來自己的心腹宦官問道。

那宦官立刻就去詢問護送使團前往長安的漢朝官員,沒多久,他就回來稟報道:「陛……大王……,奴婢問過漢朝的官吏了,據說,這事物換作馬車軌道,乃漢天子下令修建,目前漢朝共有兩條,一條自長安通向蕭關,另一條就是這條了,連接函谷與長安……」

「恩,蕭關那邊確實需要一條軌道……」趙佗聞言點點頭。

如今不比秦時,大秦狂霸酷拽叼,打遍東南西北無敵手。

漢室立鼎以來,就一直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脅。

數十年來,兩國光是平城那個等級的大規模會戰,就已經進行了三次之多。

每次光是軍隊動員,就是幾十萬。

因此,修建一條這樣的軌道,關中駐軍就可以立刻從長安部署到蕭關,物資更可以立刻支援前線大軍。

這樣一條軌道,勝過十萬大軍!

但函谷-長安的軌道,卻有什么好修的?

趙佗記得很清楚,關中素來就是自給自足,甚至有余力接濟關東的天府之國。

在鄭國渠的助力下,關中歲歲豐收,從未有過要想關東調糧的先例。

而如今關東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威脅,國家不可能需要一條這樣的軌道來運輸軍隊和物資。

但這條軌道看上去,卻是很繁忙。

那么問題來了,劉氏修建這樣一條軌道,把那么多物資,運去函谷做什么?

「去問問看,這條軌道的物資,都是要運去哪里的?」趙佗問道。

沒多久,那宦官又回來稟報道:「大王,奴婢已經問明白了,據說此條軌道乃關東大賈師氏出錢所修,中國天子為褒揚師氏。特別下詔,准許師氏,以此軌道謀利。方才大王所見的那些馬車,皆是師氏名下的運輸車隊。乃是運輸貨物與商品,轉輸關東或者自關東運輸貨物入關的……」

「師家啊……」趙佗點點頭,雒陽師氏的富裕,他也早已有所耳聞了,舊年,師家的名下的商隊和船隊就不止來到過南越。

以師家數千萬的身家,修建這樣一條軌道,確實是有那個財力的。

但隨即他愕然的看著那個宦官。一副不可思議的模樣:「你是說,中國天子,准許一個商賈使用軌道來運輸物資?」

自秦以來,商賈的地位,就是無限低!

當年,始皇帝甚至勒石宣告天下:上農除末。

這末就是商賈、游俠、地痞無賴。

秦長城和阿房宮還有始皇帝的帝陵,全部都是這些人的屍骨鋪成的。

以趙佗所知,劉氏雖然不似秦代,但對商賈,卻也沒有什么好臉色。

什么時候。被視為末業的賈人也能使用軌道這樣的軍國重器了?

更別說還拿來謀利?

雖然久處南疆,趙佗對商賈的看法早已生了改變。

在南越,來自中國的商隊。甚至就是南越王國展和生存的必需品。

沒有這些商人帶著中國先進的工具和器物來到,南越王國,很可能沒有足夠的能力,掌握全局,國王的命令,甚至連番禹城也出不了。

但有了這些商賈後,就不一樣了。

靠著來自中國的鐵器和各種先進工具,南越軍隊,吊打百越各族的不服勢力。將郡縣治延伸到交趾等地。

趙佗因此也極為重要與中國的貿易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