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節 戰前(2)(1 / 2)

一個時辰後,南北兩軍和雲中郡的將校士卒,一個個都張著嘴巴,目瞪口呆的看著正緩緩從遠方的平原歸來的騎兵。

這一騎一騎,宛如從神話傳說中走到現實的天兵天將。

「吾等算是明白了,何以要花如此多的錢打造……」有南軍的校尉感慨:「單單是這賣相,這氣勢,就已經值了!」

義縱在旁邊負手而笑。

羽林衛和虎賁衛,從裝備胸甲的那一天開始,就已經知道了,這胸甲騎兵,氣勢最重要。

所以,歷年以來,上上下下的將佐,每天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思考怎么讓自己麾下的騎兵,看上去更加威猛。

為此,他們改革了舊有的漢軍頭盔,使胸甲騎兵所佩戴的頭盔,更加高大,為了突出威猛的氣勢,甚至有人開始嘗試將頭盔上的羽毛扎的更加高挺、鮮艷。

而在虎賁衛,則從胸甲塗裝上下手,在護甲上著色,使其變得更為顯目和突出。

這在其他部隊,無疑是找死!

會讓敵人更容易命中和找到己方。

但胸甲騎兵,天生就是要迎難而上,沖擊敵人最堅固最強大最可怕的陣列中心的騎兵。

他們是開路的大斧,披荊斬棘的長刀,還有鑿開山巒的鑽頭。

是全軍的箭頭和勝利的使者。

注定就是要去將一切敵人撕碎和碾碎的王牌。

這樣的話,凸顯自己的存在,增加自己的氣勢,讓人更加注意和緊張。

就很有必要了。

況且,胸甲騎兵的沖鋒,與現在世上所有現役騎兵的沖鋒,都不一樣。

他們是沉穩的大山,倒卷的潮水和雪崩的山陵。

「何止是氣勢跟賣相啊……」有來自雲中郡的司馬感慨:「這樣的集群,吾實在想不到,還有什么能阻攔他們的前進!」

在方才的演練之中。虎賁衛和羽林衛向在場所有的士卒將校,展示了他們最基本的作戰戰術。

就是他們最常用的正面碾壓。

不管敵人有多少,我自如泰山壓頂,碾過來。

擋得住要死。擋不住更要死!

漢軍的胸甲騎士,身高八尺一寸,臂展全部在八尺以上。

其主戰的兵器,是一柄長達一丈的騎槍。

當他們沖鋒起來,平端騎槍時。動能的巨大力量,足以讓前方的一切生物全部被串成一條烤肉串。

更何況,有聰明人現,這些騎兵的背上還挎著一柄馬刀。

這是一種大家前所未見的馬刀。

因為,它比之現役的所有漢軍馬刀更加小巧,但也更加致命。

因為它們是彎刀!

在方才的演練中,雖然這些騎兵沒有展示這些馬刀的使用方法。

但,只要不蠢的人都猜得到。

在沖鋒的第一階段,這些騎兵用整齊的陣型和騎槍,沖散敵人的陣型。撕碎敵人的防御。

然後,他們就會利用自身的陣型優勢和無比強大的防御,用那些馬刀,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將那些狼狽潰散和哭泣的敵人,一個個的砍成肉泥。

簡單粗暴直接,但非常有效。

然而,這僅僅是展露在眾人眼前的表像。

義縱非常清楚,羽林衛和虎賁衛,花費重金。集中了最優秀最好的軍人,打造而出的這兩千胸甲騎兵。

他們,可不僅僅只是人高馬大,裝備精良。這么簡單。

紀律性和宛如一人的協調性,才是他們真正強大的地方和致命所在。

這兩千人之中的每一個人,與其他人之間,都有著非常深的默契。

他們就仿佛是一台精密無比的機械。

每一個個體都是這台機械里的零件。

這使得他們,能在任何環境和任何條件下作戰。

哪怕戰至最後一騎,只要中軍收兵的命令沒有下達。就依然會繼續作戰。

同樣的道理,哪怕敵人已經崩潰,狼奔豚突,收兵命令一下,立刻就會轉向撤退。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紀律和協調,胸甲騎兵,才是無敵的騎兵。

沒有了紀律和協調、團結。

義縱覺得,所謂的胸甲騎兵,很可能會在戰場上被人玩死。

所以……

「全天下大抵只有我漢家能養得起這樣的強兵!」義縱在心中感慨著。

除了漢室外,整個已知世界都不存在,第二個能培養和訓練胸甲騎兵的國家了。

想要讓胸甲騎兵,形成戰斗力。

那么,就需要一個隨時可以調集數以萬萬計資源的少府,更需要一個幅員數萬里,擁有數千萬人口,能從中挑選出足夠合格的士兵的國家。

更重要的是,還需要一個完整的軍事體系,一個系統的文明民族。

有個墨家,在明創造,根據軍隊反饋,調整和改進裝備,有個法家,制定律法,動員民眾,有個兵家,建立軍法,教育士卒,甚至還需要有個儒家,普及知識,啟蒙民眾。

沒有這些,就算把胸甲騎兵的裝備丟給他們,他們會保養嗎?會使用嗎?養得起嗎?

答案都是否定的。

只有文明的先進程度和國家的強大程度,能達到漢室這樣的程度。

才有使用和裝備胸甲的可能。

所以,這胸甲騎兵的強大與無敵,不在於騎兵們身上的裝備和他們的技戰術。

而在於漢室國家民族在整體上已經遠遠的甩開了周邊一切競爭對手。

千余年前,周人驕傲的宣告世界: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是為夏。

如今,作為繼承了三代先王遺訓和制度的漢室,已然可以再次驕傲的宣告世界:有文明之美謂之華,有制度之大是為夏。

再現宗周讓八荒**萬國來朝四夷威伏的偉業!

讓中國再次成為那個真正意義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上國!

這樣想著,義縱就有些心潮澎湃。

他明白,今天,他領軍出戰匈奴。是踏出復興中國,讓諸夏再次主宰世界的第一步。

「軒轅黃帝在上,小子義縱必執虜,以獻陛下靈前!」

義縱在心中誓著。

然後。他就下達命令:「全軍宿營,明日一早,拔營北上,潛行武州!」

他統帥的這支接近萬騎的軍隊的使命,就是要潛伏到武州塞附近的深谷。擇機而動,將入侵的匈奴關在馬邑城下,讓他們全部滅亡在漢軍的怒火之中!

…………………………………………………………

與此同時,在距離高奴數百里外的武州塞。

氣氛開始有些不太對勁。

屯駐於此的是漢軍句注軍的一個司馬。

按照制度,本來,漢軍應當在此屯駐一個完整的曲。

但是,隨著漢匈近年來關系轉好,尤其是直面的河套匈奴諸部族,開始減少對漢室邊境和長城的侵擾。

所以,很多邊境上的臨時哨所和烽燧台都被裁撤。

許多突出地區的邊塞的兵力。也大大減少。

漢軍選擇將兵力回收。

一來,減少消耗。

畢竟,在遠離長城的地方,屯駐軍隊,單單是補給,就非常困難,而且還有危險。

二則,士卒們也不願意,孤懸塞外,被風吹日曬。

相比長城外的艱苦屯駐生活。長城內的繁華世界和和平氣氛,無疑更受歡迎。

所以,在這武州塞里的屯駐兵力,也從五年前匈奴入侵後的五百人巔峰。一路跌落到如今的不過一個屯,兩百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