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節 樓船的腦洞(3)(1 / 2)

看著手里的那本小冊子,徐季深深吸了一口氣。≧≯

當前的樓船衙門,迫切的需要對外界,尤其是朝堂諸公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與意義所在。

自前年開始,朝堂上就有人在吹風了。

說什么:樓船耗資巨大,無益天下,請裁之。

哪怕是之後樓船衙門通過建立齊魯-遼西-安東的航道,還開拓出了黑水河的捕魚項目。

這股風潮,也沒有減弱多少。

甚至還越的高漲起來。

許多人都覺得,現在國家既然沒有了吳王的威脅,又不需要南下去打南越。

龐大的樓船艦隊的存在,完全就是浪費人力物力。

天下根本就不需要一個龐大的強大的樓船體系。

完全可以削減大部分的作戰艦只,遣散樓船諸屬官。

這樣節省下來的資金,就可以用到更需要的騎兵部隊身上。

某些家伙甚至陰陽怪氣的說『決勝馬上者,方是大丈夫!樓船無益家國社稷,不如罷之』。

甚至有人拿出了肢解樓船衙門的方案。

樓船各大艦隊及其基地,就地解散,各港**由地方官負責,所有樓船戰艦,全部改裝之後賣給百姓。

至於你問,樓船解散後,漢家的海防誰來負責?齊魯和安東之間的運輸補給,誰來負責?黑水河的魚,誰來捕獲?

這些人就說的冠冕堂皇了。

海防?漢家需要海防嗎?

防備誰?又有誰能從海上攻擊和威脅漢室?

南越嗎?閩越咩?或者是傳說中的身毒?

漢家鐵騎表示,正愁沒地方活動筋骨!

而齊魯之間的運輸補給和航路維護工作,完全可以交給地方上沿途的『賢良士大夫及廉吏』來負責嘛。

這種事情,朝廷應該放手讓民間去做。

而那黑水河里的魚群,也是如此。

堂堂漢室,巍巍社稷,豈能與民爭利?應該讓利於民!

這些家伙打著什么主意,自然不用去想了。

雖然這樣的言論與議論,從未在朝堂上正式出現。

但,這依舊足夠讓樓船上下惶惶不可終日,人人自危!

樓船衙門在實際上比誰都心虛!

到今天為止,樓船衙門每歲吞噬國家財稅數以萬萬計。

龐大的艦隊,橫行在東至安東,南至番禹的龐大海疆。

已知世界內,一個能抵擋樓船一回合打擊的對手也沒有。

漢家的樓船艦隊,以碾壓之勢,稱霸天下。

無敵,是寂寞,也是原罪。

如此龐大而無敵的艦隊,是否有著繼續存在的價值?

樓船衙門存在的意義何在?

只是給朝廷當個漁夫?

或者當個運輸物資和人員的船隊?

這樣的事情,並非一定要樓船不可。

即使真的非樓船不可,也不需要這樣龐大的艦隊和機構。

樓船衙門內部當然沒有傻子。

更何況隨著考舉興盛,近兩年,樓船衙門內部出現了大量被分配來的考舉士子。

這些士子,來自諸子百家各個派系。

他們的到來,進一步豐富和強化樓船衙門的行政能力和自我判斷能力。

因而,現在,漢家的樓船上下,都已經知道,自己來到一個歷史的交叉路口。

前方充滿了未知。

在未來,樓船可能會興盛強大,成為與目前的漢室脊梁骨『6軍』分庭抗禮的強大派系。

但,也有更大可能,會墮入深淵。

就像太宗皇帝執政前期的那個『備盜賊都尉』衙門一般,當天下開始安定,盜匪減少,於是,備盜賊都尉漸漸失去作用。

主官從秩比兩千石,以列侯充任,位比九卿的巔峰,一路跌落。

到今天,曾經顯赫一時,持天子節,可以征調郡兵,甚至動員野戰兵團,擁有『便宜行事』權力的備盜賊都尉,成為了內史衙門諸多屬官中的一員。

秩比從兩千石,掉到了六百石。

屬官從巔峰時期的數曹令吏,在冊有秩百余人,成了一個不過數十人的清水衙門。

有備盜賊都尉衙門的前車之鑒。

樓船上下的惶恐不安,當然有道理。

想要樓船衙門不變成第二個備盜賊都尉衙門。

樓船就唯有向天子,向天下,向朝野士大夫證明自己。

證明自己確實有必要存在,並且確實有必要保持今天這樣的龐大規模。

若做不到這一點,一旦當今天子耐心耗盡,不再保護和支持樓船。

那么,現在看上去還風光無盡的樓船衙門,馬上就要肢解、墜落,最終被其他衙門吞並。

但樓船面臨的困境,恰恰也在於此。

整個已知世界內,哪怕算上已然臣服長安的南越艦隊和閩越艦隊,哪怕再給這兩國的艦隊規模誇大兩倍,大抵也才能勉勉強強與漢家樓船艦隊抗衡。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這是世間顛破不變的真理。

沒有飛鳥,獵人就不需要良弓,沒有狡兔,獵犬也只能成為鼎中沸騰的食物。

於是,在樓船眼里。

給自己找到一群獵之不絕的飛鳥,尋到一片滿是狡兔的桃源,就至關重要了。

而隆慮候陳嬌對倭奴之島的探索和現,等於給樓船衙門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沒有錯,已知世界,確實沒有樓船可以狩獵的飛鳥和狡兔。

但在浩瀚的大洋遠方,與水天一色的萬里之外的異域,就不一定了。

旁的不說,身毒這個傳說中流著蜜與奶,遍地黃金的天堂就可以通過海路連接。

只要能打通前往身毒的海路交通。

樓船立刻就能找到和現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和價值所在。

到那個時候,樓船衙門就可以拍著胸膛,在朝議上高聲大喊:獨吾樓船能踏波劈浪,遠涉萬里,至遠方之國,為社稷之邸柱。

公卿列侯,也只能在事實面前點頭稱是。

但,遠涉萬里,這並非易事。

漢家艦船,從未有過遠離海岸線,深入大洋之中,與天地爭鋒的經驗。

對那身毒所在的方向、位置和沿途的島礁,更是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