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六節 陌刀威武(4)(1 / 2)

在李沮的注釋中,一支十人的羽林將士,緩緩列隊,走到校場的中央。網

帶隊的是一個什長。

他的肩膀上和胸口的甲胄,鑲嵌了特殊的標記。

這是用著一種紅色布料標識的,由兩柄長戟交叉在一起的標記,很顯眼,也很注目。

作為材官,李沮當然知道並且關注了現在正在羽林、虎賁以及細柳、飛狐等大漢主力野戰部隊中推行的肩章、胸章和背幡制度。

什長,以雙戟或者雙槍等交叉,代表身份。

戟是材官,槍是騎兵,雙箭為強弩,而刀劍則是無甲步卒。

兩把兵器交叉,象征著什長統帥倆伍。

在什長之上,隊率是五柄兵器交叉,象征著他統帥五個什的同袍。

而隊率之上的軍官,則不以兵器為標識了。

司馬用黑虎,校尉用白虎,都尉則以蛟龍。

往上的將軍,則是以星星作為標記。

以星星的多寡,來決定將軍的位階。

最高等級的大將軍、太尉,是五星。

而往下的衛將軍、車騎將軍,四星。

目前,漢軍現役的四星大將,只有四人。

東成候車騎將軍,就是其中之一。

比較有意思的一個信息是李沮聽說,似乎當今天子也給自己設計了一套肩章和胸章。

獨一無二的應龍為信!

當然,這也只是個傳說,在坊間流傳的八卦。

沒有人親眼看過,更別提形容了。

除此之外,軍官的頭盔上的頭纓顏色、大小、高度也都不相同。

另外就是,像羽林衛這種天子親軍,據說,每一個肩章和胸章以及背幡的兩側,都會有文字注明,這位軍官的部隊番號。

甚至,士兵身上,還會有銘牌。

銘牌用竹木制成,其上寫有這名士兵的性命、所屬部隊及番號。

這些改變,使得,現在的漢軍,開始生了一種不為人知的變化。

李沮離開軍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他不清楚,這種變化具體到了什么程度。

但看著那支不過十人的隊伍,昂頭挺胸,驕傲的就差在額頭上刻下『勞資天下第一』這六個大字的士卒們。

李沮知道,他們必然有著其他人所不能及的勇武和技戰術。

在軍隊,一支部隊的驕傲程度和威風程度,基本上與其戰斗力成正比。

尤其是在廣大的北方郡國,和關中這樣天下英雄豪傑蝟集的地方。

沒有三兩三,也敢裝?

必然是要被人教做人的!

當今天下,任何一支聲名赫赫的強軍。

都是靠著拳頭和刀槍,打下自己的赫赫威名。

李沮於是抬起頭,目不轉睛的看著校場中央的那支羽林小隊。

其他人也多半是凝神屏氣,一動不動的觀察著。

就在這時,那支羽林小隊動了。

在李沮的視線里,那個羽林衛的什,幾乎就像一個整體一般。

當什長跨出第一步的時候,他前後左右的士卒,幾乎就是在同一時間,就與什長一起行動起來。

他們雙手抓握著陌刀,身子微微前傾。

手中的陌刀,恰到好處的向前傾斜了一個角度。

然後,他們就像一堵牆,就如一道波浪,就那么簡簡單單的跨前三步,但每一個人的姿態,每一個人手里的陌刀,卻依舊紋絲未動。

直到……

領隊的什長大喝一聲:「殺!」

陡然就是金戈鐵馬一般的戰場氣息撲面而來。

他們整齊劃一的做出了劈砍,前進,再劈砍的戰術動作。

在陽光下,陌刀的刀身,閃爍出讓人膽戰心驚的光澤。

那個羽林衛的小隊,宛如一台可怕的絞肉機,似乎要將一切都攪碎!

「其徐如林,其疾如風,侵略如火,不動如山!」李沮在心里贊嘆著,宛如欣賞了一次華美的歌舞表演。

這支羽林小隊,用著只有軍人,只有硬漢,只有大丈夫才能欣賞的藝術,將幾個簡單的動作,變化成了一曲軍人的禮樂,一聲武人的長鳴!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李沮深知,這樣默契的配合,如此可怕的協調性,以及那么恐怖的紀律性的背後,到底有多少汗水和日夜辛勤的訓練。

僅憑著這支小隊的方才的表演。

他們在雲中郡,就已經足夠列入郡守魏尚的視線,成為雲中駐軍的精銳和重點培養對象了。

更何況……

他們的武器……

李沮的眼睛,一刻也沒有離開過那支小隊手里的武器!

「這是對抗匈奴騎兵的神器啊!」李沮在心里激動萬分的想著。

在漢軍的舊有武器中。

就以昔日的王者長戟為例吧!

長戟是過去漢軍重步兵的主戰武器,它是戈矛的綜合體。

既能橫劈也能直刺,還能倒勾,甚至可以作為格擋兵器使用,在實戰中,常常有驚人的威力。

所以,漢軍的主力部隊,過去,中軍主帥陣前,都有一支長戟兵方陣,以保護和掩護中軍。

但長戟,在與匈奴人的對抗里,暴露出了許多問題。

先就是笨重。

這也是現在材官衰落的原因。

一柄長戟,光是戟部,就重達數十斤,非精銳不能使用。

哪怕猴版的長戟,也常常有二三十斤重。

其次就是長戟兵,必然是重步兵,全身披甲,以此來抵抗匈奴騎兵的箭矢。

這就使得它移動緩慢。

當然,這些都是小問題。

真正的關鍵在於,要玩好長戟,需要長期訓練。

哪怕是李沮這樣的材官世家,他有一年多沒練,現在再讓他去持戟,他都會有些不適應。

更何況,長戟在應敵時,反擊手段太單一。

戟,雖然可以劈砍也能直刺,更能當勾子,甚至還可以客串一把長刀。

但,正因為太全能了。

所以,它劈砍不如斬馬劍,直刺不如長矛,勾人不如鎖鏈,橫掃不如長刀。

面對來去如風的匈奴騎兵,手持長戟的重步兵,實際上就是個靶子。

是以,漢軍的材官部隊,永遠無法離開強弩部隊的掩護。

過去歷次戰例都表明,在野戰中,至少需要雙倍的兵力,漢軍的材官+強弩部隊,才能在正面抗衡和逼退匈奴騎兵!

這才是材官現在的尷尬所在進攻性幾乎為零,只能被動防御!

馬邑之戰後,漢軍由戰略防御,轉向戰略進攻。

朝野上下,全軍上下,都是進攻的聲音。

大家都不想帶只能被動防御的材官玩耍了。

總覺得帶上材官,不僅僅要拖累軍隊的度,還要影響大家的效率,更重要的是,還沒啥作用。

與其帶著材官,不如帶上更快,更靈活的強弩部隊。

但,陌刀就不一樣了!

看似,陌刀只能進行簡單的劈砍。

除了劈砍,還是劈砍。

但是,足夠大的刀身,提供了足夠的殺傷面積。

敵人不管從那個方向來,騎術如何精湛,我自一刀一下,除非對方全身著鐵甲,不然就是連人帶馬,一刀兩斷。

而且,簡潔的設計,也使得陌刀比長戟能更靈活。

長戟劈砍一刀的時間,陌刀估計能劈砍兩次了。

另外,就是,陌刀跟長矛一樣,並不需要多么繁復的訓練,就能掌握陌刀的使用方法。

士兵也不需要去考慮,面對敵人,我到底是直刺?斜刺?還是劈砍?或者把他從馬上勾下來?

簡簡單單,就是一刀下去。

並不需要怎么動腦子。

更重要的是……

「進攻啊!」李沮在心里興奮的喊道:「這是為進攻而生的武器啊!」

步兵吊打騎兵,這在歷史並不是沒有生過。

譬如,當年秦軍在蒙恬的統帥下,經略河套。

包括匈奴在內的所有胡人,全部被秦軍打的不敢南下牧馬。

蒙恬的那支長城兵團,就是靠著鋪天蓋地的箭雨,以及長戟、長矛和長戈組成的方陣,讓一切夷狄,都狼狽奔逃。

秦軍直接占領陰山,在陰山以北,設立防線。

只是,現在,已經沒有人知道,秦軍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

那支追隨蒙恬駐守河套的長城兵團,不是消耗在了秦末混戰的沙場上,就是被項羽坑殺了。

少數幸存者,也在隨後的楚漢爭霸中,消耗殆盡。

但另外一個例子,卻是可以做為參考。

漢七年,漢匈戰於平城。

匈奴單於冒頓,統帥主力,將漢軍的車騎主力,包圍在白登山上。

但,漢太尉周勃統帥的漢軍步卒,卻自磐石南下,反過來包圍了匈奴人。

兩軍對峙七天,匈奴被迫解圍。

當時的周勃,就是以強弩部隊為掩護,靠著長矛、長戈和長戟,步步為營,將匈奴騎兵的機動性,完全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