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九節 反撲(1)(2 / 2)

無非就是技術問題而已。

從大宛劫掠而來的大量的財富,則為匈奴人的山寨事業注入了無窮的活力。

去年一年,這些工匠為匈奴生產了數以萬計的武器!

包括了山寨的漢軍馬刀,山寨的漢軍馬鞍和馬鐙。

這些都不難仿制。

匈奴人也早就覺了這些東西。

也就馬蹄鐵,這些工匠怎么也制造不出來。

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材料問題。

青銅太脆,沒有鐵的堅固和耐磨損。

而點不開冶鐵技術科技的匈奴人,真是急得團團轉!

「須卜氏族……」呼衍當屠將視線投注在一個皮膚黝黑,身材粗矮,鼻子上吊著一個巨大的銅環的匈奴貴族身上:「此事就交給貴部吧!」

這個貴族聞言,歡喜的道:「請左大將放心,我們須卜氏族必定不辱匈奴的威名!」

須卜氏族,作為匈奴本部四大氏族之一。

底蘊是非常厚實的。

這個氏族,世代都是單於的左右骨都侯的人選。

甚至,曾經有人出任過匈奴四柱之一的右谷蠡王!

以非攣鞮而為四柱,在匈奴歷史上非常少見!

有史以來,不過數人得此榮譽!

須卜氏族能得到這個榮譽,是因為他們當年追隨老上單於,底定西域三十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所以,須卜氏族被獲准,可以參與西域諸國的監管。

西域三十六國,有大有小。

小者幾千人占個綠洲就稱王稱霸了。

大者十幾城甚至數十城!

這些王國之中,自然也有著工匠。

在實際上來說,幾乎所有匈奴的武器裝備和甲胄,在過去,大部分都是依賴於西域三十六國的貢獻。

這也是為什么烏孫人當年非要跟匈奴鬧翻的緣故!

西域三十六國,是一個巨大的聚寶盆。

無論誰得到,都足以制霸天下!

甚至角逐草原霸主的地位。

烏孫人對此垂涎欲滴,做夢都想要控制西域三十六國。

而匈奴人則絕對不可能讓烏孫人控制西域三十六國。

就像米帝肯定不許約翰牛跟歐6走到一起,親密無間,還稱兄道弟一般。

這才是匈奴跟烏孫最終決裂的根本原因兩者在西域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和利益沖突!

作為獲得了部分西域權益的氏族,須卜人的裝備,向來在匈奴以強大著稱。

在其他部族還在用著骨頭和石矛的時候。

須卜氏族就已經完成了武器的青銅化。

而在馬邑之戰後,攣鞮氏和須卜氏的本部萬騎,又稱為了匈奴帝國第一個裝備上山寨青銅馬刀和青銅馬鞍、馬鐙的部族。

在現在,須卜氏全部的四個萬騎,都已經完成了裝備的更新。

每一個戰士,都穿著用青銅和皮甲打造的甲胄,騎著山寨的馬鐙與馬鞍的戰馬,提著山寨的馬刀。

甚至就連列隊的排列方式,都有些與漢室騎兵的列隊方式相似這也是山寨來的。

過去一年多,匈奴人派了無數探子和細作,收買了無數的漢奸,探尋和窺視漢軍的訓練和行進作戰方法,更不斷通過邊境摩擦,拿著附庸部族和奴隸們的生命刺探漢軍的虛實。

終於被他們摸到了一些關節。

最起碼,現在,須卜氏的萬騎,列著的作戰隊形,都與漢軍的騎兵相似了。

他們以五騎為一組,兩組列為一隊,組成了一個扇形的行進隊列。

「可惜……漢朝的手弩,怎么也放置不出來……」呼衍當屠在心里嘆了口氣,頗為惋惜。

這些年,匈奴人通過了無數個途徑,獲得了至少數百把漢軍的手弩的樣品以及上千個損壞的零件。

可惜,漢軍的手弩,是從秦代的騎兵弩展而來,結合了秦弩的優點,利用了秦人展到極致的青銅冶煉技術,輔以現代科技技術結晶,在墨苑的墨者們的主持下,將秦騎兵弩和漢連弩的設計綜合到一起,設計而成的。

每一個零件都如同秦弩一樣可以自由替換,扣動方式更是簡單無比。

這使得匈奴人根本沒辦法山寨!

更別提像漢軍一樣大規模裝備了!

這也是匈奴和這個世界的無奈。

青銅技術,在中國經歷了三代數千年的展,最終由春秋戰國的戰火為燃料,用了無數代人傑的智慧,最終在秦人手里達到了青銅的極致哪怕再過兩千年,哪怕到了工業化時代,秦人的青銅工藝,也可以與工業產品媲美!

匈奴人能行嗎?不行!

希臘人行嗎?也不行!

羅馬人行嗎?還是不行!

在冶煉技術和生產制造方面,現在的中國,就好比後世的歐米之於天朝的基礎材料學。

就譬如動機吧。

中國補課補了十幾年,也依然追趕不上歐米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