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節 墨家的秘密(1 / 2)

高闕塞,即使只是遠觀,這座可怕的要塞,也足夠宏偉!

它的左右兩側是陡峭的山壁、懸崖。

高聳入雲的陽山山脈,就像一個霸道的地主,毫不留情的將北河攔腰截斷。

即使是北河,在陽山山脈面前,也只能低頭。

於是,北河從陽山東面繞出一個大彎,改道向東流去。

整條陽山山脈,只有一條谷道,貫通南北。

而高闕塞,就控扼著這條谷道。

墨家的墨者們,站在北河北岸的一個高台上,用著千里鏡,遠觀著高闕塞的輪廓。

其實,高闕塞,不算很高。

它的城牆大約只有三丈不到的高度。

然而,它是依山為塞,以河為險。

若在春夏秋三季,滂湃洶涌的北河,就是它最好的護身符。

無論敵人從那個方向進攻,都必須渡過滂湃的北河。

也就只有這樣的冬季,高闕塞才會失去北河天險。

但是,雖然沒有了北河天險,高闕塞卻也多了一個名為『冰』的防御利器。

只要在晚上從城頭向下澆水,草原夜晚的極端氣候,立刻就會凍住整個城牆的牆面。

什么雲梯,什么攻城車、巢車、撞木,統統失去了作用。

匈奴人自然懂得這個簡單原始但卻有效的手段。

此刻,整個高闕的外表,就像披上了一層厚厚的冰凌。

墨家的墨者們看著那些冰凌,都感覺棘手無比。

「果然不愧是趙武靈王和秦始皇帝都重視的要塞!」一位精於土木工程的墨者感慨道:「見過這高闕塞後,吾才知道,這世界果有不下函谷的要塞!」

函谷關,是天下第一關。

數百年來,它守護著關中的三秦大地,抗拒了無數來自東方的強敵。

它的堅固和險要,數百年來,文人騷客,無不感嘆。

但,誰又知曉,在這北方的塞上,居然也存在著一個不亞於函谷的要塞?

這座要塞的堅固和險要,跟函谷一般,不在於它的城牆有多高,也不在於它的城池有多大。

只有一個字:險!

此塞有著跟函谷關一樣的地利和險要。

更可怕的是它不同於函谷關。

函谷關是建在峽谷之口,扼守要道。

而高闕塞,則是建立在兩座山巒之間的塞城。

這是秦人在趙武靈王的高闕塞的基礎上改進的結果。

數百年後,酈道元著《水經注》時,就曾在高闕的名條下,形象的描繪高闕塞的可怕和險要,他說:長城之際,連山刺天,其山中斷,兩岸雙闕,峨然雲舉,望若闕焉。即狀表目,故有高闕之名。自闕北出荒中,闕口有城,跨山結局,謂之高闕戍。自古迄今,常置重悍,以防塞道。

這說明,在當時,酈道元所見的高闕城,不是依靠一座山,而是兩座以上!

不然,不會有『跨山結局』的描繪。

此時,在墨家眾人眼里,高闕塞就是倚傍著兩座高山,矗立在雲端。

換句話說,秦人的形容沒有錯。

以秦時的技術,這座要塞,除非守軍自己投降,不然想靠外力攻陷?

函谷關外的累累屍骸,就是那些企圖攻擊此塞的人的下場!

不過呢……

時代在展,技術在進步。

秦時號為天險的函谷關,在當世,已然失去了很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