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節 勃勃野心(1 / 2)

「丞相不要氣……」劉徹笑著安撫著周亞夫。

事實上,說起來,這些列侯貴族和士大夫子弟,還是劉徹自己慫恿去的——通過綉衣衛和一些暗示。

目的嘛,就是加油添醋,唯恐天下不亂。

亂了,才能脅迫儒法,一起坐下來,聽他這個皇帝裁決。

不然,就儒法的尿性,這一鬧鬼知道什么時候能夠收場。

至少,直躬案不打了二三十年,大約是出不了任何結果的。

至於那三北案……

事涉孔夫子,你覺得儒家會承認孔夫子有瑕疵?不是完人?

呵呵……

是以,倘若直躬案,儒家還存在妥協的可能性。

但三北案,儒家必定會戰斗到最後一刻!

指不定在這個過程里會生什么幺蛾子!

甚至最終很有可能將戰火從學術界燒到現實,燒到朝堂和民間,演化成黨爭,那就不好玩了。

對於黨爭,或者說思想界和學術界的混亂和互相攻擊,劉徹一直是非常提防的。

因為,這樣的事情,一個不小心沒有控制住,就會引極大的災難!

在中國歷史上,學術界和思想界的紛爭,是一定會影響現實的。

因為,中國,是一個以文化和思想、制度為紐帶存在的民族和國家。

就像西方是以宗教信仰為紐帶存在一般。

西方為了宗教里的問題,譬如說,到底是主動去皈依上帝還是被動的被上帝皈依,就可以打一場三十年戰爭,打到死光一半男人。

而在中國,為了維護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人們同樣可以不懼生死榮辱!

儒家有子路,君子死而冠不免,法家有吳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墨家更是為了道義,可以前仆後繼,死不旋踵,即使是黃老,為了衛道,也是不怕犧牲的。

儒法若是真的陷入了理念和道統之爭的泥潭里,不打個頭破血流,大約是不會罷休的。

而且,一旦爭執從學術界進入了官場,那必然會生儒法兩派官員的大對立。

到那個時候,就沒有對錯,只有儒法了。

所以,劉徹得在天平上放一個足以恐嚇住他們的砝碼。

而這個砝碼,除了士大夫貴族們的墮落之外,沒有其他可以真正威脅到他們的。

當然,這個事情,是不能說出來。

皇帝綁架貴族士大夫來威脅儒法?說出去多丟人啊!

「臣怎么能不氣?」周亞夫勉強冷靜下來,拜道:「陛下,此事就此停手吧……讓儒法都不要再去爭論了……」

劉徹卻是微微一笑,現在怎么能停?怎么可以停?

好戲才剛剛開鑼!

濃汁和毒血還在體內,若不趁這個機會,趁現在儒法力量均衡,國家穩定,外患基本杜絕的今天就擠破這兩個膿包,放掉毒血。

難道還要等到將來?留給子孫後代?

一代人的事情,就要一代人來解決!

什么『相信子孫後代更有智慧』這種話,其實就是在甩鍋,而且,一定會讓子孫後代付出更大的代價!

類似的事情,劉徹曾經在看的太多了。

所以,他清楚,當斷不斷,反而其害!

「丞相……」劉徹看著周亞夫,周亞夫立場親近儒家,這不是秘密,而是公開的事實。

所以,劉徹整理了一下腹稿,道:「朕近日嘗讀史書,觀尚書曰:帝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絕地天通!」

劉徹感嘆著道:「朕自受命於先帝,獲保宗廟,七年以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今朕大業初奠,乃欲法三王故事,定未來千載之制度……」

他望著周亞夫說道:「丞相,可願成為朕的羲和?」

這已經是赤裸裸的誘、惑了。

周亞夫不傻,也不是文盲,當然聽出了劉徹的話中的意思。

上古時期,三王五帝,共同開創和建立了諸夏民族和中國文明。

從此,東方的文化、社會、信仰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