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節 司馬遷的疑惑(1)(2 / 2)

打個比方,倘若未來太史令換一個家族來做。

那么,劉徹假如想要查閱某一年的檔案,這個史官恐怕得把整個石渠閣翻一遍才找得到。

但,若是司馬遷,則不需要考慮太多。

他從小生於斯,長於斯,熟悉石渠閣的每一個檔案室,知道什么年代的檔案在什么地方,更清楚,在什么地方能找到某些你在外面根本找不到的好東西。

譬如說,某位天子不被記錄在正史之中,與臣子的對話,或者某位丞相,在覲見天子時不小心說出來的大實話。

況且,劉徹也找不到比司馬談、司馬遷父子更專業,更有職業精神的史官了。

「朕聽說,卿准備游歷天下?」劉徹笑著問道。

「然!」司馬遷拜道:「臣打算先出函谷,東游雒陽,觀大河之淘淘,入汾睢之地,見後土之道場,再南游江淮,上會稽之地,探夏後氏之,見九疑山之虛實,渡阮、湘之河,再入齊魯,觀孔子之風,東渡安東,懷萁子之遺德,出遼東之郡,懷古秦開之塞,由薊城而歸,再奏陛下聖前!」

在歷史上,司馬遷的整個少年和青年時期,都會是在老家龍門渡過。

但這一個歷史線已經徹底改變,他成長於長安城中,在石渠閣之內長大。

這既讓他有了豐富的遠同齡人的知識儲備,但卻也因此缺乏足夠的磨礪和見聞。

有道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宅在家里面死讀書,不過是個書呆子。

唯有走出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認識和接觸世界的真偽,才能學以致用。

司馬遷的這個決定,毫無疑問,讓劉徹很喜歡,他坐起來,看著司馬遷說道:「愛卿既然打算周游天下,何不走的更遠?」

「南越有滄海之景,河套有高闕之美,陰山之固,遠及皋蘭,有燧人氏之遺!」劉徹循循善誘著:「且,如今在龍城恐怕有一樁趣事,愛卿不若先去龍城看看?」

「龍城?」司馬遷聞言,頗為猶豫,他成長於元德年間,所見所聞,都是我大漢威武,夷狄授,王師百勝。

小伙伴們紛紛都說:維天之命,於乎不顯。

甚至有人斷言,三代之後的第四代,已經到來。

是以,在內心之中,司馬遷是抗拒著草原上的蠻夷的。

但天子卻說讓他先去龍城看看?

大著膽子,司馬談問道:「臣聽說,陛下日前下詔,更龍城曰:順德,歸義單於奉詔後回奏:臣當於元德七年夏五月,召集諸部,為龍城之議,伏唯陛下能作威作福,伏唯天單於能率元元萬民……陛下說的趣事是此事?」

劉徹呵呵一笑,搖搖頭,但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反而問道:「卿對商人怎么看?」

「商人?」司馬遷微微皺眉,雖然不懂,但還是老實答道:「回稟陛下,商賈乃賤業也,且商賈之人,行事無約束,做事無底線,敗壞民風,壞三王之教,毀淳朴之風,世人皆曰:彼輩不事生產,專司輕重之事,用囤積居奇之策,可謂小人哉!」

「韓非子言:商工之民,修治苦之器,聚弗靡之財,蓄積待時,而侔農夫之利!人主不除,則海內雖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亦勿怪矣!」

劉徹聞言,點點頭,這倒也沒有說錯。

但是……

他笑著問道:「卿自己以為呢?」

「這……」司馬遷微微一楞,但終究不敢欺瞞,老老實實的答道:「臣近日讀書,觀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昔者管仲更曾用輕重之權而相齊恆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是以,臣有所疑慮,只是不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