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峽棺山 第四十七章 忌火(1 / 2)

鬼吹燈 天下霸唱 1918 字 2020-08-17

孫九爺一臉神經質的表情說:「王胖子你才活膩了,地仙村里不能點蠟燭!」

我攔住胖子,對孫九爺說:「先前不是你讓點蠟燭嗎?怎么又突然變卦吹滅了命燈,你到底心在哪里?意在何方?」孫九爺先是搖了搖頭,又馬上點了點頭,他說:「點蠟燭是我的主意,但我今天心里太急,像是被豬油蒙了腦子,始終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自從進了這座棺材山,我就感到周圍有些地方不對勁,實在是太不正常了,但我卻說不出究竟是什么地方不對,直到剛才點了蠟燭,才猛然想了起來。」

shirle楊問道:「孫教授,您指的反常之處是……燈燭?」孫九爺點頭道:「沒錯,看來楊小姐你也留意到了,棺材山中地仙村的布置格局,處處都與清溪古鎮一致,每處房舍宅院和人間無異,但還有一個很隱秘的區別,這里所有的宅院中,都沒有蠟燭和燈台、燈油,甚至廚灶中也沒有柴火。」

我沒能立刻領會孫九爺言下之意,奇道:「地仙村有陰陽兩層,陽宅里沒有火燭燈盞,這說明什么?難不成那伙觀山太保都是耗子成精變來的人——地底下越黑看的越清楚?」

孫九爺說:「雖然沒有燈燭,但在藏骨樓和各處宅院里,都備有一種陽髓燈筒。陽髓是種可以發光的礦石,當年的人們應該是使用礦物光源來照明。聽祖上傳下來的說法,在青溪古鎮是從來沒有用陽髓取亮的習俗的,很可能地仙村里有某種禁忌,在棺材山里不能點蠟燭。」

shirley楊說:「封師古留下的幾幅圖畫中,有一幅稱作《秉燭夜行圖》,圖中所繪的情形是許多人點著燈燭進入古墓,如果棺材山里有禁火忌燭之事,那些人為什么要在墓穴里點蠟燭?」

我聽到此處,心中一沉,隱隱覺得當年藏在地仙村里的人們,所點燈炬皆為冥燭,那是一種殉葬者捧燭而死的舊俗,而他們正是全部去墓中殉葬的,進墓之後又是怎么死的?

孫九爺讓我們將《秉燭夜行圖》取出來,他再次看了看,更是確信無疑:「你們看看,圖中畫得很清楚,進入墓穴的這些殉葬者,凡是走在地下石階的人,手中才有點燃的蠟燭和火把;而在高處的墓門前的人們,所持燈燭都是熄滅的。」

我問孫九爺:「就算是棺材山里確實有不動火燭的風俗,卻不知點了蠟燭會出什么事情。我看附近也沒有反常之處,咱就別自己嚇唬自己了。」

孫九爺說:「我跟古物古籍打了一輩子交道,稀奇古怪的事沒少見過,搞階級斗爭那會兒也經受過考驗,論膽量見識可都不比你們遜色,絕不是自己嚇唬自己。咱們剛才點了那支蠟燭。怕是要惹大麻煩了。」

我和胖子對此不以為然,對他說:「有什么麻煩也都是你惹出來的,再說現在面臨的麻煩還小嗎?虱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除死了無大事,咱們這伙是專做摸金倒斗事業的,點根蠟燭算什么大事?」

shirley楊說:「老胡,你別掉以輕心,先讓孫教授把話說完。如果點了蠟燭,棺材山里究竟會發生什么?」

孫九爺說:「地仙村的格局形如無火燈台,我稍微懂些上古的風水,這應該是個忌火的布局。」

我平生所學皆出自摸金校尉的十六字風水,是一門以古風水為筋骨,融合江西形勢宗秘術為血肉的青烏風水;而觀山太保的觀山之術,其根源則是出自棺材峽懸棺中的甲骨,是古風水術的一支,雖然與青烏風水出自一脈,卻也存在不少差別,所以我並不太懂忌火之說,只是看《棺山相宅圖》中的地仙村輪廓,確實正如一盞無火銅燈。

只聽孫九爺說:「風水上的事情只是其一。其二,地仙村與明末青溪古鎮格局相似,封氏蒙受皇恩發跡是在明代初期,歷大明一朝兩百余年,不斷擴建祖宅,所以說青溪古鎮的形勢根基,都是從那一時期所定,後世經歷清朝、民國,直到解放後,都沒有太大的變化。我以前從沒有仔細想過青溪鎮為什么要做成忌火滅燭的格局,或者說根本就沒想到那一層,要是往深處琢磨,這肯定是與永樂年間觀山封家設計毀掉發丘印、摸金符之事有關。」

古代軍事編制的稱謂與現代相似,現代軍隊的軍銜有將、校、尉、士,其中每一級又分少、中、上、大,例如少將、中將、上將。在古代,將屬於高級軍官,校尉則屬於中級軍官,曹操手下的盜墓部隊,為首的是發丘中郎將,又稱天官,其下有摸金校尉,並配一印符作為信物,所以才留下了發丘印,摸金符。漢末的亂世結束後,發丘與摸金之輩流入民間,不再做官盜的勾當,專一地倒斗取財,以濟世間窮苦之人。

中國人自古就注重名分,所謂名不正,言不順,於是發丘,摸金這套官家的名號沿用了幾千年,那枚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的發丘印,以及穿山摸金的古符,都是代代相傳的信物憑證,共有九符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