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世何處為凈土(2 / 2)

老人連忙召集村人商議了起來,討論了許久,終於拿出了一個方法。他帶著全村人商議的結果,向徐子陵道:「少俠救命大恩,吾族必將銘記在心,若是逃過此劫,全族上下必將供奉公子的長生牌位,日日為少俠祈福祈禱。」說著又要下拜磕頭

徐子陵連忙再扶起這位老人,問道:「不知你們商議的如何了?」

「在據此百里之外的蓮花山上,有一家清涼寺,我家也有族人在那里出家為僧,如今天下兵荒馬亂,不但有盜賊,官兵更是比盜賊還要厲害,哪里都不是安全的地方。也只有廟里的聖僧大慈大悲,能夠收留我們,我們全村打算搬遷到清涼寺去,在那地暫且避居些時日,等到天下太平時再回來。只是這一路上,有幾股盜賊,我們全村多事婦孺老幼,萬一路上遇到盜賊,只怕……」老人鄭重的說道。

徐子陵聽到他們已經有了打算,心中也微微松了口氣,這些村人有自己的打算就好,對於他來說,行俠仗義最麻煩的不是行俠仗義的過程,而是行俠仗義後的收尾工作,以前他也不是沒有碰到類似的情況,那時他所救的人六神無主,全然拿不出一個注意,還是他費盡心思才徹底的解決後繼問題。這一次倒是要省力很多了,因此徐子陵道:「老人家不必擔心,我就送諸位到清涼寺吧!」

老人聽了頓時大喜,千恩萬謝著下拜。

舉族遷徙自然是大事,若是平時,只怕要花費上旬月也不能完成,但是現在情況緊急,在不知道官兵什么時候會再打過來的情況下,村民們只能盡快的收拾東西,只見重要的東西攜帶,將一些不重要的東西盡數拋棄。整個村子十分的忙亂,村民們套上牛車,將珍藏的糧食一袋袋的搬上牛車,又將散養的家禽驅趕到籠中,一籠籠的抬上車子,雞鴨亂鳴、村犬狂吠、大人的呵斥、小孩的哭喊之聲交織在一起,透出一股難離的故土的哀傷。

等一切收拾停當,全村人匯聚到村口,一群男女老幼,神色復雜的看著空盪盪的村子。望著熟悉的房舍數目,即將逃亡的人們,個個露出絕望和哀傷的神色。

「啊,我的村子啊!」突然之間,有一個村民發出難以抑制的發出哀號,隨之,就是許多村民的跟著呼喊,而一些老人都流下了眼淚跪了下來。

看著眼前的一幕幕,徐子陵的心理不禁泛起難過的感覺,平民百姓,所求的不過是有一個安身的居所,能夠吃飽飯,穿暖衣而已,為什么這么簡單的願望都不能實現呢?而高高在上的貴人們,錦衣玉食,卻又為著這樣那樣的理由而互相爭斗,挑動一個個的戰亂。人世間最大的不公平莫過於此。不禁嘆道:「這世間,最苦的總是毫無反抗之力的平民。」

傅君倬看著眼前似曾相識的情景,不禁想到了在隋軍鐵騎肆虐下的高麗百姓,頓時心中涌起對隋軍和楊廣的無盡痛恨,聽到徐子陵感嘆的話,不禁冷哼一聲道:「這一切,難道不是你們漢人造成的嗎?」

徐子陵知道傅君倬的身份,對於她對漢人的仇恨十分的理解。對於隋軍給高麗人帶來的痛苦,他沒辦法否認。雖然經過師傅的教育,他也明白了高麗的崛起對中原的威脅,也明白楊廣征高麗正確性。但是看到眼前因官兵肆虐而不得不背井離鄉的村民,在聯想到高麗有無數因為隋軍而陷入比這些村民更苦難境地的人民,他也無法用那些大道理來回答傅君倬,只能苦笑一下,嘆息一聲,沉默不語。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此詩雖是後世唐朝杜牧描寫江南風光時所寫,雖然南朝的寺院之數未必是四百八十,但是由此也可想見南朝寺院的興盛。佛門自南北朝以來蓬勃發展,在南朝時更是達到了巔峰,可謂是青山處處藏古寺。而大隋一統天下,頗得佛門助力,因此佛門並未因為改朝換代的影響而有所衰落。

亂世之中,平民百姓身如草芥,無所依靠,只能寄托於神佛保佑,這才使得宗教大行。寺院廣有田產,又不用繳納賦稅,故而寺院常有佃戶托名投靠。而且在這個有武功的世界,僧侶不事生產,衣食無憂,有著大把的時間和精力修煉武功,稍微大一些的寺院,更是有著武僧護法。因此,雖然時逢亂世,但是寺院的范圍卻是十分的平靜,既無勞役之苦,又無匪盜劫掠,儼然亂世中的一片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