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救市之作(2/5)(2 / 2)

市場需要的是那種拉動大盤的作品!

《耿浩回到故鄉》上映後,首日大盤2.8億,次日3.2億,第三天,2.8億…

大盤火熱,帶動了觀眾的觀影熱情,《不二情書》居然連續三天票房報收超過400萬…

要知道這電影已經上映22天了,而且被很多人抨擊為平庸的續作…

這就叫救市之作!

……

宣傳還在繼續…

宜將剩勇追窮寇嘛!

畢竟後面的大敵來勢洶洶——六月一號,《x戰警-天啟》上映,六月七號,《魔獸》開畫…

避無可避!

武漢大學禮堂,照例談論了一番電影方面的東西,到了提問環節:

「導演,你怎么看高片酬現象?」

「…首先高片酬很正常,因為全世界都是這樣,好的演員,有號召力的演員能拿高片酬…超高片酬才是不正常的!」

「什么叫超高片酬?」

「就是超出制作費用的比例…一般來講,電影制作費用比例,如果是商業片,不怎么指望演員,那就是2:8或者1:9,像《耿浩回到故鄉》這種,就是4:6,因為喜劇、劇情類電影真的很依賴演員發揮,而且沒什么特效投入,《宿醉》系列的演員酬勞占到了制作經費的40%…」

「我們拍戲算片酬,先要算整個制作費里所占的比例。不能超過40%,那怎么辦?前頭制作的費用不能拿,不然拿什么拍戲?讓能帶來票房的演員拿後面的,也就是票房分紅,票房越高,演員賺的越多!」

「那…為什么不推行呢?」

「很難啊,你看,我們的電影周邊開發比較難,票房收入占比接近78%,在好萊塢一部成功的電影就靠周邊和影碟賺錢,一部電影能把制作發行費用賺回來就非常成功了…我們不行,我們每年能回本的電影不到100部,其它的都是虧損的,演員要是簽了分成,那制作方和演員都有可能一毛錢賺不到!」

「我覺得現在的碎片化閱讀時代,導致很多人只看片面,以偏概全,再加上很多自媒體既不了解行業情況,也不願意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數據,唾手可得的,隨便搜索都可以找到的數據,每一天都公開的數據都不願意引用,只願意情緒化的傳達某些道聽途說,使整個行業目前形象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其實我們還是有一大批認真拍戲的演員!」

「最簡單的例子,大部分演員,他們來拍我的戲,根本不要片酬。」

「他們就是想演好戲!」

……

老呂自己就是小鮮肉成長起來的,也是第一個給國內演員高片酬的制片人——《夜店》給了徐爭30萬的片酬…

而且,他也沒覺得高片酬是個普遍現象…

所以,幫著辯解了幾句。

現在這么說,很快就要被打臉了…

幾天後,於冬打電話抱怨說《紅海行動》選角,八個演員,除了定下的男主角張譯二話不說答應了,其它七個,要么開價賊高,要么干脆不願意參加半年集訓…

半年集訓…

還踏馬去非洲?

老子走個穴,參加個綜藝節目,一個月賺好幾百萬,去非洲?

去你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