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應對策略(1 / 2)

邪影本紀 邪影 1556 字 2020-05-31

「這報仇之事,我覺得不必急於一時,反正他們的基地就在那,跑了也跑步了的!為今之計是,主公是否想學學董卓?以我們如今的實力,完全可以撰取歷史上董卓的成績的。而且主公肯定做得更好!」

邪影剛答應,郭嘉忽然眼冒奇光,頗為興奮激動地說道,自從郭嘉被復活到現實中後,三國歷史也知道得差不多了。想想董卓的成就,以邪影軍如今的實力,只要邪影照著董卓所做的做一遍,權傾天下指曰可待啊!

「奉孝太小看天下人了!特別是如今新人類數量如此之多,我從來就沒想過要統一天下,也沒任何人可以統一天下!如今我軍已經是處於風頭浪尖,再去與董卓爭奪那京師之權,根本是得不償失的!先不說主神是否會讓我軍如此順利達成目的,即使目的達到了,我軍也必為天下公敵,再加上數以億計的新人類。我軍如今是還未到刺激到大部分人的切身利益,使得天下人不會聯合起來制裁我們,並非說我軍是無敵於天下,能以一軍之力獨扛天下圍攻的!何況到時我軍的重心該放在益州,還是司隸?」

看到郭嘉如此興奮,邪影不由苦笑著連連搖頭說道!看到郭嘉和賈詡不以為然的,便緩緩解釋起來!

三國之後數百年,後人一直在研究三國歷史,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大勢並非個人意志能轉移的,坐看董卓之亂,其實除卻董卓,很多人都能做到,比如擁有呂布,坐鎮邊塞的並州牧丁原,只要他想做,絕對比董卓做得更好!但他們為何不做?而讓歷史上只擁有寥寥數千人軍隊的董卓給做了。董卓之亂不過是天下大亂的導火線而已,誰去出頭了,誰就會成為眾所矢之的,一方面是董卓夠狠夠齷齪,再加上謀士的提點;另一方面,自然也有天下掌兵諸侯聽之任之,寵溺出來的結果!

而董卓一拿到權力,就拋開臉皮,做了不少令人唾罵,招致朝廷內外聲討,盡失人心的事!其實董卓也是逼不得已的,至少邪影自認無法像董卓那么齷齪不要臉,別的不說,就說董卓廢立皇帝的事,其實那也是董卓跟董軍眾位謀士一起深思熟慮的結果,而賈詡當時還是屬於董軍的!

第一點:如果不廢少帝,按照東漢慣例,皇帝年幼則由太後攝政,發布詔命的權力在何太後手中,董卓不好干涉。雖然何進、何苗兄弟死了,但他們的黨羽還在,因此何氏的勢力還很大,將成為董卓專權的一大障礙。而廢掉少帝和太後,就可以輕易的瓦解並斬除何氏勢力。

第二點:董卓要為自己專權尋找被人接受的依據。漢家故事,要么是皇帝親政,要么是顧命大臣輔政,要么是外戚專政,這三者董卓都不是,邪影也一樣不是,董卓只是個地方武人,邪影不只是武人,還是新人類!而如果董卓現在專斷朝政,天下人不服,怎么辦?

歷史記載,京城大亂,董卓引兵急進,在城北接住了皇帝,當時有一個情節:卓與帝語,語不可了;乃更與陳留王語,問禍亂由起,王答,自初至終,無所遺失。卓大喜,以王為賢,且為董太後所養,卓自以與太後同族,遂有廢立之意。

其實董卓覺得陳留王賢能倒在其次,他廢少帝,立陳留王主要是因為自己「與太後同族」,這里的「太後」指的是董太後。陳留王劉協是靈帝寵愛的王美人所生,王美人後被何太後毒死,劉協被靈帝的母親董太後撫養。既然和董太後是同族,那立陳留王為帝,董卓可就是外戚了,這樣他掌權就名正言順了。更有利的是,如前篇所述,靈帝死後何氏與董氏爭權,何進在宦官的幫助下消滅了董氏勢力,弄死了董太後,那他董卓掌權就沒有太後的約束了。這簡直和上天故意安排好的一樣,這樣的好事董卓豈會錯過?邪影連這個都沒!

第三點:董卓雖然擁有強大的武力,但他是外來人,在朝廷中沒有根基,朝中保皇派的勢力還很大,這個時候換一個新皇帝,新皇帝和朝中大臣沒有瓜葛,自己很容易控制,皇帝很難圖謀自己,自己的權力就容易穩固了。從這點說來,邪影也是如此情況,也必須面對!

別先放開,以後再解釋,光是這三點,邪影每點的情況都比董卓嚴重,如果邪影想取代董卓的位置,就必須也像董卓那么做,再加上數十億新人類,不必多,只要十分之一出來反對,就夠邪影軍受的了!

「那主公的意思……將來就此死守益州,偏居一隅,坐看天下風起雲涌?」

聽邪影解釋了半天,郭嘉和賈詡總算認同了邪影的觀點,郭嘉卻頗為失望般詢問道!

「自然不是!董卓之亂後,天下必定大亂!我軍正可趁這段時間養精蓄銳,再間接從董卓手中撈點好處!以我軍的實力,再加上剛教訓過董卓,董卓必定不敢虧待我軍,到時好處我們拿了,黑鍋由董卓背!何樂而不為呢?而等董卓倒台,我們便可北指涼州,西南圖荊州,天下何其之大,變數太多,真正想鞏固實力,擴增勢力,還是步步為營方為上策!否則像我剛才說的,我軍重心到底放益州?還是司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