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汝南王袁紹(1 / 2)

邪影本紀 邪影 1703 字 2020-05-31

因為玩家群體的變數存在,聞名青史的經典戰役「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同時爆發,雙方在公元188年1月決出勝負。

官渡方:袁紹軍大敗,八千多萬大軍最後只剩不足五百萬撤回中原地區,其中近半被曹艹燒死在官渡之地,連帶還有約數十萬玩家焚死當場,此役,車師劉曄名揚天下,更有傳言,車師劉曄加上鳳雛龐統,威力更甚於卧龍諸葛加上鳳雛龐統;而曹艹作為勝方,原本上千萬軍隊所剩不過三百萬,若非支持曹艹的玩家較多,即使車師大發神威,勝敗還在兩數;至於呂布,五百萬並州鐵騎南下,最後卻只剩五十萬不到倉皇逃亡……

洪澤湖方:江南孫軍大敗,兩千多萬大軍僅剩不足三百萬,還在無數玩家的追殺下迅速退往南方,最後能剩多少還不清楚;而劉備軍上千萬軍隊基本沒損失,卻是典型的兵不血刃而屈人之兵,最後更詭異的是,劉備軍沒趁機追擊江南孫家,而是直接退回青州,連辛苦攻陷的揚州地盤也拋棄了……

可以說,此次重大歷史劇情任務,除卻劉備軍,其他四方全部損失慘重……

中國區歷公元188年1月……

西北部漢中王上億軍隊東出,全部分為四路,雷霆之勢出擊,四路大軍分為:

第一路:漢中王親率水陸大軍兩千萬,空軍五百萬,沿著黃河流域而上。其中漢中王親率千萬大軍,空軍三百萬從延津港登陸,從中襲擊曹艹地盤;漢中王屬下大將太史慈則轉攻並州,意圖拿下並州;

第二路:涼州元帥趙雲率領大軍千萬,空軍三百萬,從函谷關而出,直襲東都洛陽,主要負責從北面襲擊袁紹勢力地盤;

第三路:益州元帥公孫陽率領大軍千萬,空軍三百萬,從襄陽渡過襄江,主要負責從南面襲擊袁紹勢力地盤;

第四路:巫神邪教教主黃角,水軍都督甘寧和猛將龐德、徐晃協助,率領水軍千萬,陸軍千萬,空軍五百萬,從荊州南郡出發,沿著長江流域而上;

雖然四路號稱千萬,但眾所周知的,與現實歷史不同的是,漢中王大軍所謂的號稱,只會少說,不會多說。說是四路軍共約五千萬,光有心人計算,一億都不只了,而且源源不斷的大軍還不停從漢中王地盤涌出,猶如潮水泛濫般涌向神州大地,無窮無盡,令人無法計算……

其中更種族、職業混雜,有裝飾怪異的樓蘭兵種;有隔洋相望的東瀛軍隊;有奇形怪狀的魔法軍隊;有渾身邪惡氣息滿溢的非人軍隊……

形形色色,見者心驚,聽著膽寒!

1月30曰,邪影大軍猶如蝗蟲過境,袁紹勢力北面千古燕京洛陽,南面巨城新野等軍事重城迅速宣告淪陷……

2月1號,曹軍大本營許昌淪陷,魏王曹艹僅率數千騎狼狽逃亡兗州東郡……

2月5曰,盛極一時的袁紹勢力一半淪陷,號稱中原王的袁紹的大本營從荊州南陽搬遷到豫州汝南,同時使者紛出,意圖跟漢中王和談……

2月10曰,漢中王宣告天下,並州正式易主,並州形勢全部掌控……

2月15號,巫神邪教教主黃角攻陷揚州壽春,正打算因為孫家軍和劉備軍全部撤退,趁機占領洪澤湖周圍地盤的部分玩家希望落空……

2月18號……

……

天崩地裂,神州換天!各地諸侯想盡一切辦法,依然絲毫無法抵擋漢中王大軍猶如洪流傾斜般的狂勢……

驚天地,泣鬼神,滄桑顫抖,天下人怎么也想不通漢中王哪來如此多的軍隊,所需要維持的天文數字軍事費用就不說了,益、涼、交三州歷來以地廣人稀為名,如何養得起如此多軍隊?而且如今國界未開,如何運來如此多各個文明的兵種……

2月20號,兗州濟陰、定陶、商丘、梁郡等紛紛淪陷,剛撤到東郡的魏王曹艹還未組織起有效的防御措施,拉攏起成規模的建制軍隊,邪影軍已經殺到,想要渡河返回冀州、幽州,但是黃祖和文聘率領數百萬水軍一直霸占著黃河流域,使得曹軍根本無法。曹軍無奈再次往東逃竄,避往青州……

2月21號,趙雲部攻陷豫州汝南北面的蔡城;公孫陽部攻陷豫州汝南西面的古城;黃角部攻陷豫州汝南東南面的葛坡。三方大軍成三角形倚角包圍袁紹勢力最後的大本營汝南城,旌旗如林,軍隊如雲,壓制得袁軍似乎喘不過氣來,連帶原本肥肉晃盪的袁紹半個月瘦了好幾圈,雙眼浮腫……

豫州汝南城城主府……

「稟告主公,漢中王使者求見!」

雖然汝南城為王城級別城池,匯聚各方敗退軍隊後,如今擁軍千萬,積糧如山。但是回想著經營多年的南陽城不到一個星期便告淪陷,袁紹實在一點安全感都沒,隨著三方大軍齊至,更是天天召開會議,硬是商討不出任何有效對策,而眼露奔波勞累,心神疲乏的袁紹如今已經連痛罵的力氣都沒,這一曰,袁軍諸將正一如既往地聚集城主府,猶如等待死神降臨的死囚,一名禁衛飛速入廳匯報道。

「漢中王使者求見?!真的假的?」

因為精神飽受折磨的袁紹幾乎產生了幻聽,以為是說漢中王大軍發起攻擊力,猶如驚弓之鳥般猛然站起,頓了下,方才驚訝詢問道,畢竟之前派遣過數波使者,都被漢中王拒絕,沒想到如今漢中王反而會主動派使者前來了。

「兀那國賊,還敢派遣使者前來,提他狗頭來見!」

大將文丑鋼髯一豎,聲若滾雷憤怒喝道。

「且慢!」

軍師郭圖忽然出聲阻止道,頓了下,看向袁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