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兩面性(三江票有么?)(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44 字 2020-12-24

不過張德要批評程三郎,怎么能夠只盯著不好的一面呢?還得看看好的方面吧?比如說土地所有權交易,縣尉要出錢吧?太谷縣要收錢吧?這一進一出,太谷縣的當年財政就好看很多吧?而且拉近了縣令和縣尉之間的關系,促進了官場同僚的和諧。

再一個,像縣尉這樣的人,好歹是個官,人脈肯定比下鄉土老財要強。資金更不用多說,縣尉那張臉就是信用額度啊。以縣尉的實力,肯定比土老財能買下的地要多吧?土地要集中起來使用,才能創造更大的利潤嘛。

東一塊西一塊的,說是說人人都分了地,然而在農業工業化面前,連戰五渣都不算。

縣尉的眼光是前的,要肯定他的眼光嘛。

程處弼太沒有見識了。

「現在太谷縣種麻的田地,定了多少?」

張德問程三郎。

程處弼坐在石凳上,院子里有頭驢子正在磨小米面,黃澄澄的倒是搶眼。拿了一塊小米餅,程老三呵呵一笑:「這王縣令倒也是有些本事,居然給他弄了三萬兩千畝。合伙的有十七八家,官面上拉交情的就縣令縣尉兩個人。」

「倒也可以接受。」

「哥哥,我看這麻料生意,倒也不差啊。不如我去巴蜀,弄些上好的火麻,現在一匹也要四百文呢。織的也不咋樣,西突厥人倒是不嫌毛糙。咱們在河套那些工坊,不是可以織絲嗎?小弟還有些許小錢,李大郎那廝年紀小,他家大人又沒甚用度給他,我們倆合伙,如何?」

「奉誡年紀雖小,倒是有些眼光。」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李大郎這是跟著哥哥混,所以境界高啦。」程三郎眼睛放著光,「哥哥,這能賺錢吧?」

「能。」

張德點點頭,棉花現在還是觀賞植物。短纖維木棉雖然在大唐也開始用作織物,可惜產量低就不說了,質量還差。普通老百姓穿得起絲綢么?也就江南道關內道的百姓有這個消費力。

正經人家,不還是麻布蔽體。

所以嚴格地說,麻布才是目前國內的大宗貨物,生絲只是奢侈品。當然在大唐的國際貿易貨物中,它絕對是拳頭出口商品,遠銷海內外,好評如潮。

「好!好好好!」

程處弼摩拳擦掌,「等我賺了大錢,便叫大人知曉,我比兩個哥哥,強多了。阿娘家里人都是些精細鬼,跟長孫沖那廝一模一樣,忒不爽利。這回便叫他們知曉,甚么叫做前途無量!」

你特么這么雄心壯志,你家里人知道嗎?

還前途無量,你要是搞的雞飛狗跳,前途無亮是肯定的。

兄弟二人正在閑談,忽地坊牆外一陣喧鬧,便聽到有人吼道:「入娘賊,俺們早就跟王縣令通了氣,百里坡的地,是俺們李家庄的!就你們這群鱉孫措大,也想財?滾娘胎里去!」

「干你大人!爺爺在青口殺突厥人的時候,你爹給老子舔腚都要排隊,小雜種倒是有個人樣了,居然敢反天!」

「老東西,俺們李家庄人多勢眾,怕你個鳥!」

「人多要有用,爺爺敢站在這訓你這豬狗嗎?」

「打死他——」

「弄死他——」

貞觀四年春,太谷縣青麻種植業十分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