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冬天里的一把火(1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671 字 2020-12-24

正旦還差幾天,幽州又來了信,信上插了幾根雞毛,送信的是王萬歲。

雞毛信自古以來就很重要,張德一看是雞毛信,頓時心中嘎登了一下,暗道千萬不要是什么大亂子。

然後展信happy,王孝通老爺子就差抬頭寫dear張,整張信紙充滿了各種興奮和激動。

老頭兒明明在薊州平州搞土建,結果他跑到隔壁幽州探礦。探礦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關鍵問題是,王孝通這個老而成精的老頭子,居然找到了一片小型露天煤礦。

但老張心里很清楚,幽州那地界,就不是小型煤礦的事兒。一千五百年後的京城,其實就是個建在煤礦帶上面的大都會。

怪不得絕密,怪不得雞毛信,這也太特么糾結了。

你說你個七老八十的糟老頭不好好在薊州呆著,你跑什么隔壁幽州啊!你姓王,所以你就是隔壁老王,專門挖牆腳?

現如今京城的權貴們又不是傻逼,不是那么好忽悠的。被人現有露天煤礦,那感情好,全都跟脫了韁的野狗,不要命的往上竄啊。

就現在大冬天的,長安的煤爐早賣的脫銷了。杜如晦杜天王,光今年冬天的進賬,別說脫銷,脫肛都願意!

京城南山燒炭的,一斤木炭的價錢是半文錢,這是官價采購,內府強壓的價錢,當不得真。不過卻也是兩市商賈東城權貴們拿來壓價的講頭,只是市場上的木炭價格,卻也要一斤一文多。

然而木炭還不經用,一天沒個二十斤,真不叫小康之家。

算個長久的賬,到底還是煤球劃算。而且坊里之內,多有一間小院七八戶人家,若是有個三五個爐子,合著用夠夠的。

平均每人一天兩個煤球,長安百幾十萬人,若真全部用起來,這得多少錢?光老張在西河套的那個礦,天天挖都來不及。

再一個,人都是追求美好生活的。當你用了煤爐便當,誰特么還願意燒木炭,更別說柴火了。

而且保利營造還幫忙壘灶修爐,入冬以來,家中有個壁爐也好有個煤爐也罷,總計是不會凍著。比起那些凍的瑟瑟抖還得下榻跺腳的,強了何止千里萬里。

今年京城入冬以來,就沒聽說幾個凍死人的事情,如此事體,居然還就被厚顏無恥的張亮拿到大朝會上去吹捧李董,說這是聖君在朝啊明君在世啊賢君愛民啊。

然後就是這個表那個賦,你誇李董牛逼,我誇李董厲害,誰也不落下,總之一個字:吹!

不過也是歪打正著,張亮這老不要臉的在御史大夫位置上癲,可總算是讓李董琢磨了一件事情,為什么武德年長安城還有許多黔小民凍死,而到了今年,他就不凍死了呢?

琢磨明白之後,太宗當然沒有批示說「科技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是覺得,張公謹這全家,雖然做人像畜生,但總體上來說,還是一心紅心向著朕,要賞,不賞不是明君。

畢竟,以前到了冬天,還得給那些要死不死的老東西送溫暖,如今不需要作秀就能不死人,太特么英明神武了。

於是天可汗陛下自己起詔,給張叔叔的次子張大素,賞了個華亭縣男。本來皇帝陛下是想要給張德提高一下爵位,比如梁豐縣子什么的。但一想到馬上就是元月,想到元月馬上又想到元宵,想到元宵就想到閨女被拐阿姊車震,李董整個人立刻都不好了。

然後太宗皇帝就恨恨然地假裝沒有想到張操之這個人,作為一個父親,他巴不得張德被馬車撞死。

不過也不能說什么都不給,老張有個在蘇州跟著虞昶學習先進姿勢的弟弟,混到了一個儒林郎的封賞。

敕封儒林郎,怎么地也是江南為數不多的聞名人物,更何況,還是個十歲少年,妥妥的前途無量啊。

老張遠在河北,自然是不知道京城的冬天為什么突然又火熱了一把。因為眼瞧著張操之灰溜溜地離開長安,怎么一眨眼,他弟弟就被皇帝陛下給賞了呢?

瞧著這節奏,皇帝依然對張家很寵信嘛。

儒林郎很小,很不起眼,但是皇帝自己起詔專門搞了這么一件事情,在這個臘月天里,那就是讓人回味無窮。

「可惜啊,徐孝德捷足先登,縱是天家,亦是無可奈何。」

「唉,張操之真乃千古佳婿也。」

「只恨當年無此等眼光,唉……」

然後大家默默地排著隊,前往城西,跑李奉誡那里交錢。

為什么交錢?當然是融資啦。

為什么融資?當然是為了挖煤啦。

為什么挖煤?當然是因為煤炭生意很好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