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利令智昏(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46 字 2020-12-24

「你這女子,恁地心眼細小。我來這兒,陪了你幾日,可曾念叨別家女子?」頓了頓,張德又是得意道,「再者,這幾日,可算爽利?」

「啐!」

面紅耳赤的安平拉起絲被捂著臉,老張嘿嘿一笑正得意間,卻見絲被翻滾,不多時,臉色一變,張口倒吸一口涼氣,然後整個人都緊綳了起來……

又玩了幾日,結果安平還是來了月事,無法,張德便哄了她兩天,便去了滄州。

到了滄州,卻見銀楚自己騎馬偷偷到了客舍,珍珠弘忽譏誚地看著他:「這一去,倒是讓人嘆為觀止,你這草原呼保義,連個十五歲的小娘,卻也擒拿不得。」

「莫要嘲諷,有你的好處。」

二話不說,一個存了數日體力,一個憋月余飢渴,當真是干柴遇上烈火。只尋了個由頭,說是要相商東瀚海的軍國大事,梁豐縣男同東瀚海都督便在榻上交流軍情心得。你說水淹七軍是個好戰法,我講這七擒七縱著實妙不可言……

各自收了陣法,這才兩相平安,說起了瑣碎小事。

「什么?!高句麗人瘋了?遼東圈了三十萬畝地種麻?」

之前麻料都是小打小鬧,但遼東不比高句麗腹心之地,乃是邊疆前沿,遼東半島更是修建長城,提防唐朝進攻。為了減輕前沿負擔,遼東耕地,多是糧食。不拘是糜子谷子還是麥子,乃至是黑豆黃豆綠豆,都是種了不少。

能有一石口糧,便是多個軍士的性命。老張心說這些高句麗人為了國家興亡,也是蠻拼的,結果這才多久?天氣剛開始熱呢,就三十萬畝地種麻?

三十萬畝算起來,也不多,唐朝頂級權貴,哪個不是百萬畝打底?更不要說五姓七望這種奇葩。

但是在遼東,性質很不一樣,少三十萬畝耕地,按照一畝收兩百到四百斤糧食計算,這就得多給萬余戰兵長途運輸糧秣。

「這還有假不成?」

銀楚居然也嘟著嘴,摟著張德扭捏了一番,「這可是高句麗西部將軍的私活,我可是廢了不少門路,才知道的。扶余人當年亦是突厥的走狗,忠仆還是有幾個的。」

張德聽了這消息,心中暗自嘀咕:果然是利令智昏啊,這特么還真不分國家民族的,遼東那地界,為了弄點麻料錢,居然連耕地也能圈了,牛逼。

不過這也是張德喜聞樂見的事情,將來張叔叔要立功,肯定要毆打小朋友才能戰果輝煌。遼東越是腐敗糜爛,對張德和張公謹來說,才是最好的結果。

當然這個結果,對唐朝來說,也是令人愉悅。

「阿郎在想甚么?」

「噢,我在想,該怎么報答你。」

老張神在在地回道,心中卻是琢磨著:聽說高句麗在南室韋附近搞圈地養羊,這要是可以的話,指不定還能在腹心之地也這樣搞啊。

想到這里,老張不由得興致勃起來,正要說找點樂子慶祝慶祝,卻見銀楚媚眼溫潤,頓時有了計較:「來,且報答銀楚厚愛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