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貴族氣質(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449 字 2020-12-24

農業規模化雖然在貞觀年並沒有什么特別犀利的飛躍,但它有一個人力遷移的效應。雖然不能夠放在表面上讓官方承認,但人力資源向經濟中心集中,這是結果。

農戶付出了人頭戶口田畝,收到租金的同時,還能夠通過「鄉賢」作保,去清池、南皮、鹽山做工。而且為了讓這些青壯安心,做工也主要是圍繞著浮水流域來做文章,大頭就是將物料通過浮水運送出去。

河北道中央州縣的糧食,要通過浮水,但一般的小船運力有限,船工也不是那么好培養的。於是很多時候,纖夫、腳力、車夫就又派上了用場。

加上順著浮水大堤,板軌工程一直沒有停止修建,清池要一直修到浮水碼頭的板軌軌道,起碼還要一兩個月才能徹底完工,雖說已經用了幾個月。

保守點估計,力工、腳力、車夫、船工、纖夫這種重體力勞力缺口,滄州一地就得二十萬保底。然而華潤號坑蒙拐騙都用上了,五萬出頭吧,這都是見得了光的。

見不得光的那就多了,不過多是契丹、突厥、奚人甚至還有扶余人。

華潤號的折騰,在清崔這種級別的高層,可能還不覺得什么,權貴們又有幾個在意物價變化菜市場錙銖必較的?

可是對清崔底層人來說,就麻煩了。以前日子好過,優越感還能維持著。但是伴隨著泥腿子居然也能拿工錢買白絹給婆娘做個紗衣包巾,這就尷尬了。過年的時候,居然還能弄兩條臘肉幾只咸雞,甚至還有說不上是不是牛肉的玩意兒。

名氣如果不能變現,那對謀生的人來說,那就是個屁。

就算大家都是種地泥腿子,被人羨慕清崔的名氣,可羨慕的時候,吃穿用度比清崔的家生子還要好,這是兩種體會。

貞觀六年其實還好,等到貞觀七年薛大鼎修無棣河,再到修浮水河堤,然後是黃河大堤,幾個大工程下來,老張也是借著修橋鋪路的路數,把閑散農戶一股腦兒全攥在了自己手中。

然後貞觀七年的華潤農庄的職業農民,生活水平,已經越了清崔等大族家生子田舍郎。

等到河北道各地都在傳朝廷要打高句麗的時候,清崔那些底層人物,終於按捺不住,開始和華潤體系的人接觸。

而這光景,想要占個好差事,就不容易了。清池縣的順豐號這邊做運輸的經理,就是琅邪王氏的一個小支同宗。李芷兒肯定是不認識的,但因為琅邪王氏的抬舉,跑來滄州攥了個經理位置,一天簽的馬車單子,就有百幾十張。

其余州治所,遠不如滄州治所這般繁盛,對清崔的人來說,吃飯也得在個像樣的槽口才行。

因此也就有了清崔底層的種田老漢,跑來跟琅邪王氏的小支同宗討甚么祖上的交情,世家的風范。

這等可笑的事情,就這么堂而皇之地在清池縣縣衙的隔壁生了。然而這光景,誰也不會去提甚么五姓七望的榮耀,甚么江左第一世家的傳承。

你阿諛我,我奉承你,一如別家小老百姓,總計是沒有區別的。

「王經理,你看老朽前日問詢的事體……」

老漢堆著笑,很是謙卑。

「崔世兄放心便是,四輪標准車,有的,有的。世兄挑個便當的日子,就來簽個文書就是,紅白雙契,包了這車子,不會虧的,不會虧的……」

「擇日不如撞日,老朽今日就叨嘮一番王經理了。」

「好說好說,快請快請,里邊請……」

貞觀七年某日,滄州清池縣,多了個趕大車的把式,姓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