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胡漢三的威力(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54 字 2020-12-24

於是老張堅決不繼續這個話題,他感覺自己一旦返回江陰,肯定會有幺蛾子。

作為一條工科狗,張德現在琢磨寫的一本書,是把以前在同仁醫學堂的《四則運算》加點料,比如引進微分和積分的概念,改名《微積分》,然後推廣出去。

當然了,老張想過這個後果,大概會被學生打死在茅廁……

再三考慮之後,張德決定還是料不要太重口,把王孝通老爺子最喜歡的方程組拿過來教人。

然後再弄本《張氏初中幾何》和《張氏初中代數》,應該就可以干死那些不服的廢柴。

立言這事兒吧,是大事,不能馬虎。

但老張就打算把這事兒往三俗的方向帶節奏,堅決讓那幫曲高和寡的沒話說。假使真有士大夫讀書讀傻了要讓子孫後代不學數學,和泥腿子劃分界限,老張就算現在嗝屁,都能笑出聲來。

按照張德的計算,這兩年宣紙的產量提上來了,加上石板印刷雖然顏料還是很不穩定,不過總算油印這一塊能湊合著用。加上雕版印刷認真點講,加大投入根本就不算個事兒。

像教科書這種大批量生產的玩意兒,雕版印刷的成本並不高。

主要還是參與受教育的群眾,必須要多。

只是,如果真要按照大腦中的渴望去搞,老張大概一年之內,就會和精英階層決裂。

這是他不敢做的事情,所以,依然得迂回,這也是為什么老張給李董提了一個特權要求。

能開講堂的人,必須是德高望重。最不濟,也是反體制的英雄式人物。

長安的脫產人口每年都在快的增加,又因為在華潤體系中,鼓勵生產的方式是靠獎勵,這讓長安地區每一百個新生兒中,就有兩三個和華潤體系有干系。

貞觀四年新增是五萬出頭,當時老張並沒有現在的實力,忠義社的小伙伴們,也還沒有正式踏上社會,走入政經兩界。然而當時並不成熟的華潤體系,依然也貢獻了百分之一的新生兒數量。

其中包括大量投降唐朝後的突厥自由民,很多鐵勒反正部落,比如斛薛部,也有大量進入了華潤的產生體系中。

可以這么說,這些新生兒,在二十年後,其受到的教育,張德無所謂他們用什么樣的價值觀來武裝自己,但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除了經驗法,還得有歸納法。

至於辯證思維,實話講,張德並沒有這個勇氣去挑戰。

進進出出長安這么多次,每次過來,都會震驚於這個城市的巨大。宇文愷這個工程師,的確牛逼。

老張不知道原本的世界線中,貞觀八年如何,但自己所在的這個長安,在貞觀三年時候,還有人在長安城內種地。

而現在,貞觀八年,每一塊地都在被開,大量的新式房屋建立起來。商品算不上極大豐富,但是市民階層的消費力,在糧食價格極低的情況下,無形中提高了不少。

凱旋白糖和青海鹽,如今城東已經很少有不能消費的人群,城西差一點,但大量的商品通過西市,通過東宮的渠道,走關內道繞過北河套,走金山以北的絲路,穿越西突厥,穿越西域,或許會抵達里海黑海,或許會有人見識到君士坦丁堡或者巴格達。

「我胡漢三,又回來啦!」

仿佛看到了搖曳燈火的塔樓,梁豐縣男意氣風,猛地跳了出來,站在了軌道馬車的車廂門口。

然後突然車廂震動了起來,梁豐縣男摔了下去……

接著,地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