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吃面(1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25 字 2020-12-24

皇後找自己,是為了吃飯。

老張於是拎著一條大黃鱔,去了皇宮蹭飯。那條大黃鱔也被皇家大師傅做了一碗響油鱔絲面,很好吃,還撒了不少野蔥,蔥是南山的蔥,香氣撲鼻,好吃極了。

可惜沒有大蒜。

然後皇後就看著張德吃面,很淡定地看著。

皇後不愛吃面,因為麥子是下等人吃的,麥飯連那幫窮酸措大都不吃,有失臉面。然而自從梁豐縣男出現在長安後,就開了好幾種食品。當然了,開食品的前提,是工具和食品工藝的提升。

尤其是磨面,麥粉粗磨是沒辦法做成面條的,再一個,沒有蓬灰的話,面條也不勁道。再再一個,像張德這種江南人,口感更趨向於精細,於是面條的好壞只要合格,接下來就是澆頭的問題。

比如6德明這個老頭子,他愛吃排骨面,但是這年頭的家豬不好吃,還不閹割,這就沒辦法了。

於是為了吃一碗合格的排骨澆頭面,先老張要改良養豬工藝,其次要要改良炊具的檔次。

這就需要用到土木工程學和冶金學,為什么呢?因為灶台和鍋不是隨隨便便搞一搞就能搞出來的。

比如說這個響油鱔絲面,先這鍋得是鐵鍋,銅鍋£⊙長£⊙風£⊙文£用不起不說,銅鍋現在做起來都很厚,導熱性能差,沒辦法油爆翻炒。

除了這些,要吃一碗澆頭面,沒有蔥是不行的,還得是小蔥。可是小蔥要培育,需要苗圃知識和農學,而胡蔥此刻還沒有在大唐鋪張開來,盡管張騫出使西域,確實搞回來不少東西,然而並非是全部推廣成功的。

於是為了提升味覺的層次,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野蔥。

當然了,吃面還得有裝備,其中就有大海碗,得入眼看得見清湯,能見得到碗底。陶制的碗不是不可以,但是陶碗厚重不說,色澤上不夠給力。所以得是瓷碗,請便不說,還顯得整潔,而且如果做的是清湯面,那就更有質感,四個字:逼格滿滿。

為此,原始瓷器是不夠看的,老張不得不投入到了新瓷的研究中去,並且告訴技工們什么叫做高嶺土,什么能夠提高爐溫……

看著一碗熱騰騰響油鱔絲面,老張不由得自豪起來,他改變了歷史啊。

「操之,東關新瓷,汝久未至也。」

咳嗯!

要不是怕形象太過狼狽,老張是不介意面條從鼻腔中噴出來的。然而皇後說讓他吃面,他也不能說就坐那兒看面條冷卻,太浪費糧食了。

粒粒皆辛苦啊。

長孫無垢依然是那么的雍容華貴,因為工科狗又改良了冶金工藝,使得大唐的金匠們散了思維。去年的封賞諸王的馬蹄金,就是九成九的黃金。而皇後因為家私頗豐,正經弄了一個鳳冠在後宮戴著。

一個字:貴!

什么珍珠啊瑪瑙啊玳瑁啊,能弄的都給它弄上,原本應該俗不可耐的東西,被大唐的金匠們,在馬匹神的祝福下,竟然弄的分外高貴,這讓老張嘆為觀止。

而且制作這套鳳冠,還余下了一些玳瑁,皇後還讓匠人做了一副玳瑁眼鏡,給最近眼神不是很好的太皇。

玳瑁眼鏡,長安的長者們都說好。

房謀杜斷,哪個沒用玳瑁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