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沔州行(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311 字 2020-12-24

讀書對底層出身的張亮後人來說,也算是「唯一」出入。張德雖然門第不顯,將將卡在一個寒門和富戶之間,但張德做人還算成功,能團結的,基本都團結了。當然了,世家大閥子弟內心怎么想的,他也不關心。

以他的人脈,就像給李奉誡鋪路一樣,給張顗找個靠譜的名士做老師,不成問題。甚至還能走徐王李元禮的路子,尋崔弘道給張顗做老師,而崔弘道在眼下的行情,捏著鼻子也會答應。

對新貴們來說,如何融入「世族」,團結在帝國皇帝周圍共創具有中國特色的帝國主義和諧社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為新貴們的強勢期,大概也就這二三十年。皇帝長壽的不多,李董如果能繼續統治帝國二十年,但南征北戰的走狗們,能不能帶上活個二十年,也很有問題。

所以,一旦皇帝或者父輩們垮台,新皇帝和後續接上來的新貴們,會不會給老「新貴」後人們面子,可以打問號。

最典型的例子,就可以舉屈突通,甚至杜如晦也可以。

屈突通比較特殊,但跟腳硬扎,大隋公司的棟梁人物,然而他去世之後,用人走茶涼來形容,都是一種美談。

讓屈突詮淪落到給梁豐縣男打雜的份上,國公級的人物中,也就只有武士彟的兩只沒屁眼兒子才這樣。

但屈突詮是性格問題,武士彟的兩只兒子,純屬智障。

相比屈突通,天王級的杜如晦就很明顯了。當年要死要死的杜如晦剛剛顯露出可能過不了年就要嗝屁的跡象,整個杜天王的陣營,幾乎就是一夜之間垮台。猝不及防之處,連房玄齡都感到震驚。

可惜,杜天王休養生息幾年,咸魚翻身不死了!

正是因為這場持續了接近兩年的動盪,杜氏上下都很清楚,連杜二郎這種夯貨,也老老實實地為家族謀劃。

甚么公忠體國,甚么與國同休,都是假的。家國家國,先家後國!

指望皇帝的憐憫,來保證家族的延續,不如指望平康坊的那些風流賣笑兒三貞九烈情比金堅。

狡兔死,走狗烹。才是歷史的正常演繹,只是程度不同,有的走狗是被剝了皮做成狗肉煲;有的走狗是做成了脆皮狗肉;有的走狗則是老的不殺殺小的,趁熱……

杜如晦要是死了,杜氏家族或許會在李董掛掉之前就徹底垮台都未可知。

不過現在已經不重要了,杜天王已經是一個活生生的榜樣。於是別說房喬如何如何,為了李董被王世充打成狗的河南農民張亮,現如今也琢磨的很透徹。

去你媽的……

作為張亮的兒子,張顗缺的不是智商,而是勇氣。面對宗室王族,面對老世族,面對山東士族,底蘊不濟的張顗,實在是沒勇氣去侃侃而談,他學不來程處弼的狂暴恣意,更遑論尉遲日天幾個兒子的裝瘋賣傻。

長安的水有多深?深到張德所認識的所有渾人,都特么是智力完爆長孫沖大表哥的。

不靠戰斗力靠智力吃飯的綠巨人,實在是……無話可說。

「為兄本想幫你謀個京中差事,不過大郎你自有想法,為兄也是支持的。如今行市,某也不瞞你。三個去處,南北各有一個,蘇州滄州市舶使下面,清閑好差事都有,大郎若是想去,為兄修書一封給薛滄州和虞世兄即可。」

說罷,張德淺飲了一口茶,又給張顗添了一些。此刻春明樓下,已經張羅開來,各色玻璃器皿都是重新洗刷,灶間後廚更是忙活的不可開交。

張顗愣了一下,滄州蘇州,都是肥缺,而且有張德關照,他從自己老子張亮那里了解到的,自然曉得蘇州滄州人面都熟。若是去這兩個地方,多了不敢說,一年下來有個三五萬貫結余,這都是為官清廉的緣故。

不過張顗還是拱手道:「哥哥與大人曾有嫌隙,如今還能這般照看小弟,弟……慚愧。」

頓了頓,張顗抬頭道:「只是,小弟思量了哥哥的一番話,此刻也已曉得,若是去了滄州蘇州,只怕也是隨之濁流了。小弟,不去也罷。」

張德頓時大喜,寬慰道:「便是有些雄心才好,如今正如賢弟所言,大興之世,某有個好去處,便是讓你舒服。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