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大建出奇跡(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350 字 2020-12-24

「哥哥說的是,此地終是在雲夢澤,這方圓千里,大小湖泊潭水,二千有余。」有南北行商江南道的,乃是城西的富戶,倒不是他大膽接話,而是張德早有授意,這才敢這光景開口,「若能治水,有二十年圍湖造田之力,良田再增三十萬畝,不成問題。」

「三十萬畝,可是東西二縣?」

「自是二縣之地,若是沔州全境,怕不是能增百幾十萬畝。」

一百萬畝是比較扯的,但也不是不可能。如果動四五十萬民夫,修建水庫疏浚河道圍湖造田,也是很有可能的。

「二十年之功,等到那個辰光,吾家小兒興許都榜上有名了。」

「哈哈哈哈……」

聽了幾人揶揄,大家都是吃喝了一陣。好一會兒,李震作為大哥級人物,才又道:「操之,可是有甚么妙法?乃成之功?」

小伙伴們一愣,旋即想起來程處弼那廝,就是走的成之功。安北都護府啥功勞都是比別處高半級,沒辦法,北胡比東北蠻子能力強啊。程三郎跟著尉遲日天廝混,要是狠狠心,再磨個兩年三年,絕對能跑去給李董做保安小隊長。

張德夾了一筷子烤鴨,好一會兒,才點點頭道:「讓慎微前去,自是有把握的。」

「哥哥,當真有治水妙法?!」

「若是有成之功,誠乃捷徑也!」

「哥哥教我!」

張德笑了笑:「一幫潑才,當是吃喝一般么?這說是成之法,亦須民夫數以萬計。論及手段,也不過是老舊成法。只不過,大同小異罷了。」

大同沒問題,關鍵就在這小異上。

在沒有搞出水泥、煉鋼、煉焦、板軌、系統管理以及現場施工熟練工之前,這些都是想想。

最重要的一點,還要能夠讓產業龐大的那些小伙伴們的爹,認可這是一項值得投資的大工程。至少回報率來說,你要是賺個仨瓜倆棗,就是免談。

張德在釣魚台工坊、大河工坊、石城鋼鐵廠,還有幾個煤礦的重要回報,除了生產資料和半工業產品之外,還有一項社科學上的收益。那就是系統化的管理,談不上多么科學,但比起貞觀年奴隸式的生產工棚,大河工坊先建立了許多個概念。

比如班制,比如紀律,比如效率,比如歸屬感……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在中央集權封建帝國體制下,帶有一點點二次工業革命後企業生態的原始手工業作坊。

總之,張德現在抽調大河工坊的幾個車間主任和幾十個班長,拿到漢陽的河道工地上去管理民夫上工下班包區包干,那是除了磨合期,半點問題都沒有。

大型水庫修不起,但漢水以南長江以北的小水庫,還是可以搞一搞的。這種工程量,基本上屬於戰國以前時期的工程水平。

張德這么做的原因,除了蓄水,更重要的一點,是蓄人。這樣的工程只要抓緊點,一年就能看到效果,兩年就能徹底完善,三年以後就是等著吸引江南道那些跟漢人爭奪資源的獠人過來服軟。而且南北東西匯聚之地,可以遇見的一件事情就是,長安地區的貨物,可以走這里直接入江,接下來是出海還是如何,都是扳著手指頭算的事情。

當然,張德不能細說的一點就是,按照他的謀算,他是打算在漢陽這個地方,搞一座沒有城牆的手工業、工業以及商業為主導的新城市。

沒有城牆,就不是造反,哪怕生活區生產區的總面積已經過的長安和洛陽的總和,你睜著眼睛說這是漢陽縣下面的一個鄉,皇帝也是無話可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