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半成利(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82 字 2020-12-24

再者,從兒子那里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張德和他的小伙伴們,在鋪貨的能力上,已經把控了源頭-渠道-終端的全部關節。西域專賣可以披上太子東宮的馬甲,名頭可以從皇後那里借,這些都是次要的,但半成利對張德和朝廷來說,都可以接受。

講白了,就是仗著國舅的身份不要臉,任由張德的「忠義社」和李世民的朝廷撕逼去。其中「忠義社」和朝廷混雜了多少家族多少人脈,那是他們的事情,和他長孫無忌沒有半個開元通寶的干系。

然後這半成利,說多又不多,就在於操作。還是拿鹽舉例,如果要卡死西域諸城,那么一年賺出五十年利潤都可能;但要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么西域哪個地方沒鹽池?

同樣的,瓷器也是如此。如果貼上皇室專用標簽,能買一萬貫一個花瓶,東關窯場的普通貨十貫一個花瓶賣一千個也並沒有什么難度。於是這里面就有了調控的余地,這又是朝廷和「忠義社」之間的博弈,其中朝廷官僚和「忠義社」勛貴之間會有多少討價還價,長孫無忌根本懶得去知道,也不想知道。

但有一樣,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張公謹能活著坐在西域都護府大都護這個位子上。如果沒有這個大前提,一切都是腦部,什么西域專賣,或許都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情。那時候,別說長孫無忌,李世民都死成什么鬼樣子了?

西域都護府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長孫無忌從長孫沖那里得到的消息來看,他推斷,華潤號這個體系,甚至是王孝通在石城鋼鐵廠的設計,有一樣東西是需要大量消耗,而大唐卻難以生產跟上的。

那就是……人。

僅僅是毛紡業絲綢業這種輕紡,光蘇州一地,不出意外新式繅絲廠擴充之後,就需要高達二十萬人以上的織工。然而問題是,蘇州當地此刻連二十萬成年女性都難以湊出來,怎么可能有這么龐大的勞動力資源?

於是三大船隊除開探險之外,更多時候就是貿易,大量的貿易。而其中一項就是新羅婢、倭女的賣。

同樣的,多年之前,還在謀劃上台的長孫無忌和張德馬車問答之前,就已經現,大河工坊對勞力的需求,就是個無底洞。河東河套不管有多少勞力,突厥鐵勒不管有多少俘虜,都能輕易地吞下去,然後消化的一干二凈。

這是比「教化」還要迅猛還要高效還要恐怖的一種模式,一種讓「蠻夷」絕對消亡的模式。

長孫無忌的智力讓他能夠觀察到這些普通人不會觀察到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即便是一千多年以後,也是這樣的充滿了力量,它強大到可以在不可阻擋的齒輪組電機作用下,產品的生產線銷售線上,不會講種族民族家園,只有階級!

而對張德這條偽劣工科狗來說,這一切正是他需要的,不管是小資產者還是權貴資本家,在他們眼中,不論是唐朝的大河工坊奴工,還是一千五百年後某個高科公司的工程師,他們是一樣的。

張德深有體會,但是,張德依然需要。

所以,張德對於消耗品的普通勞力,他也渴求著,區區百萬量級的契丹高句麗新羅百濟,根本不夠看,完全不夠看。哪怕是把所有室韋人倭人乃至突厥人鐵勒人室韋人全部填進去,也依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浪花。

長孫無忌拿出了交易清單,想要拿到西域或者西域以西以南的人口,就需要有人給張德背書,而張德信得過的天王和候補天王,無非就是張公謹。

太敏銳了,真的是太敏銳了。

張德感慨著長孫無忌的智力,他可以在社會體制或者其他什么千年差距見識上拿長孫無忌當野生的猩猩看待,然而這種純粹的趨利避害智力本能,他只能嘆為觀止。

半成利,和波斯、天竺以及西突厥豐富的人口比起來,根本不值一哂。然而和長孫無忌交易,本身就充滿了風險。更何況,西域得手與否,誰上台坐庄,這些都不是現在的張德可以預見乃至干涉的。

這是不同平台上玩家的區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