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土狗的陰損(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402 字 2020-12-24

張德負手而立,顯得很是輕松愜意,瞄了一眼還有些呆滯的李景仁,「你可知曉安南雖較中原算是貧瘠,又有毒蟲虎豹出沒,卻亦是個寶地。武安河河口有譚國公為交州大總管時所設海門鎮,此地可建碼頭,以為海港。」

這個地方,其實就是一千多年後的海防港。雖說這鬼地方一年的吞吐量還不如長江內6港碼頭的十分之一,但它卻有一個好,它是交州門戶。

只要經營好這個破爛港口,任你土著如何英勇敢戰,也翻不了天。

再者,隋末雖然大戰,可這里並沒有遭受摧殘,反而保全了隋末的縣志。眼下依托海門鎮在武安河兩岸,約莫有戶九百。

土著雖多,卻也駁雜,光山頭部族寨子洞府,大大小小有七八十個。大者不過兩千人有余,小者不過五六十人,和聚落仿佛。

也就是說,漢人的核心人口,是有相當大優勢的,足足五千人左右。

這還只是武安河河口地區,主要農耕區,也就是交州治所宋平縣,放在中原也是上縣。登記造冊共有三萬戶,且不包括此時西道江上游的零散軍鎮。

至於諸蠻及獠人,都不在典冊,有的只有大概估計。

「兩條船,絲綢加上新瓷,除去開銷風險,保底五十萬貫還是有的。」張德說的很保守,但也難保李景仁運氣不好,船出去就沉了,那也沒地方說理去。

「從安南回轉,若是前往西海高達國,可得金沙無算。中國少金,若是朝貢,必受朝廷看重。如此三年,可以貢金之海量,承襲乃父縣公爵位,而不至於襲爵降等。」

聽著張德娓娓道來,將道理掰扯的干干凈凈,李景仁不由得感慨,若真照張德的計劃,只要自己的新爹命硬,自己的人生實現逆轉絕對是指日可待啊。

而他要付出的,不過是乖乖聽話,給張德要在安南修建碼頭亦或是圈地還是專利等不值一哂的「舉手之勞」。

時人此刻對中土之外是驕傲的,當然也有驕傲的資格。即便是久在安南的丘和,他雖然知道安南產金,可要是讓他死在安南葬在安南,他絕不答應!

張德對唐朝邊境地區的羈縻統治嗤之以鼻,雖然因為生產力和人口的制約,他並沒有更好的辦法,但伴隨著貞觀五年以來這一點點微末技術的展,已經足夠支撐唐朝在這個時代去殖民周邊地區。

盡管事實上,唐人根本沒有這樣的殖民意願,更沒有這樣的殖民需求。

眼下的土地產出,足夠養活兩三千萬的唐人,但張德通過李承乾這個暖男進行的農業改革,實際上會讓唐人的核心農業區,在未來的幾年內,土地持續高產。而糧食高產之後,農民將會有足夠的糧食來供養更多的人口。

實際上,按照滄州這種中等偏下的軍州為例,薛大鼎在任上是眼睜睜地看著戶名,從隋末的人口凋敝,在經歷了貞觀一二三年的災害後,持續性地爆。

更加激進的生育獎勵政策,則是出現在遼西,以及河套。為了拿到張德的一只狗一只羊,不管是男是女,生下來都不虧。

對那些多產家庭來說,子女增加並非全是負擔,未來的期望值允許他們敢這樣大膽地生。

拋開新朝建立的「政清人和」,光大河工坊中的紡織女工一個月能拿多少,連河東山中的黑戶都打聽過了消息。

所以,不難看出工科狗隱蔽的狡猾,工業革命的前奏是農業革命。一旦土地產出使得人口爆,在這個基礎上踹了一腳的江南土狗,更是逼著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內,伴隨著夭折率的下降,多余的人口要么死,要么像牲口一樣被趕著出去和人爭,和人搶。

這樣的事情,不是張德一個人去做,而是一群人,「忠義社」中幾百人,以及大大小小的「忠義社」一起在不知死活地狂歡。

總有一天,當人們現種棉花種桑樹賺的比糜子小麥水稻要多得多時,那些漢朝豪強玩的土地兼並,就只是小兒科。

到那時,將會有更多的石城鋼鐵廠出現,同時會有更多的海門鎮港口出現。

張德可以相信,也絕對相信,在那個時候,死於這段血淚史中的普通人,一定比隋末大戰的餓殍還要多。

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