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崇道(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60 字 2020-12-24

「阿姊這幾日就要從江夏過來,不若一起去觀里休沐采風?」

蕭姝突然眼珠子一轉,如是說道。

「大娘子不是在和崔娘子敘舊嗎?這幾日游山玩水,還寫了不少詩,怎會去甚道觀?」

「我是她妹妹,怎會舍得棄了妹妹,去自行玩耍?」

「這有什么?我十年都不曾返回江陰,兩個弟弟長什么模樣,都快不記得了。要不是坦叔把他們接來長安幾次,我真是想不起還有兩個弟弟。」

「薄情寡義,活該為人所知『有才無德』。」

「你以為我取名德,是為何?」

實際上張德和兩個弟弟一直有聯系,而且還讓他們拜在了虞昶門下,十年來,信是不會斷的,但是要讓張德表演一下兄友弟恭,他哪來那個閑工夫。

更何況,因為身負宗長之責,他也不可能對兩個未成年弟弟耳提面命。長安的水有那么深,縱然是要錘煉,他也不會讓兩個兄弟跑來長安受那個操練。

「那便說好日子,待張郎你休沐,這就去臨漳山的別墅。」

「是道觀。」

張德橫了她一眼,「我乃安州都督府麾下沔州長史,哪能跑去甚么別墅。不過姝娘你也是知道的,我素來崇道,又和『黃冠子』真人頗有交情,去他洞府拜訪一下,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你不但薄情寡義,更是寡廉鮮恥。」

「吃你的櫻桃吧。」

抓起一把金黃色的櫻桃,塞到了蕭姝的櫻桃小口里。

五月初十,正好視察完臨漳山以東的一片沼澤,這里靠近漢水,如果可以把沼澤地的水排到漢水,等於平白多了一片方圓二十里的良田。

圍圩造田之法已經推行了幾年,如今荊襄地區的地方主官,都喜歡拿這個辦法來刷政績。

沒辦法,好用。盡管全國來說是地多人少的狀態,但楚地並非如此,耕地頗為碎片,因此能夠讓耕地連成一片,這對於減少糧食生產損耗,是相當有幫助的。

同時圍圩造田一般都在農忙之余操作,地方主官會額外支出一筆費用來運作。運作模式也是早有成例,一是拿未來造田成功後的田地作為抵押物,一個人頭可以減稅八十畝五十畝三十畝不等;二是地方大戶直接出錢出力,然後拿到一批新田的白契,所有權還是朝廷的,但使用權可以定一個指定用戶租賃。

長江流域的土地,除了鹽鹼地,那么怎么種都不會虧本。黃州去年圍圩造田規模不大,不過也排了一個沼澤地的水,當年環沼澤地區就畝產稻米三石半。地力之肥,相當驚人。

也有下山的獠人向漢人學習,官府把人頭點清,造了花名冊,拿到地的獠人當年也要交四成的稅。

可即便交這么多稅,獠人因為家庭關系不像漢人,更多時候是帶有原始社會狀態的集體性質或者奴隸制的一家獨大,於是組織的勞力,反而要比普通漢人家庭要高得多。

平攤到一個五百人的寨子上,一個男丁實際上承擔的土地耕作在一百五十畝以上。也就是說,一個獠人山寨,下山之後開辟的新田,能有七八萬畝。盡管這些新開田多是環沼澤或者就是排淤之後的沼澤地,但黃州當年農稅新增九萬多石。

而這個成例,並不是朝廷的指導政策,更沒有成條例,所以地方主官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調節。

於是有的縣令一口氣就「因地制宜」,多弄了幾千畝地在「獠人」身上。然後縣令家的「獠人」不但給朝廷上繳了四成稅,還往家里拉了六成的收益。

老張這次去視察臨漳山以東,也是為了給漢陽城的官僚們順便謀點福利,而且是合法的福利。

視察完之後,張德便去拜訪「黃冠子」道長的洞府,這光景,觀里幾個女郎正圍著冰鑒,吃冰鎮的冷飲消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