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緩沖(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317 字 2020-12-24

宰輔們在糾結,老干部活動中心同樣抑郁。要死要死沒死成的6德明當然沒力氣去罵皇帝,不過唐儉卻瀟灑的很,一邊罵一邊拿白糖泡茶,他就喜歡糟蹋東西!

喝了口茶,唐儉看著所躺椅里面曬太陽的6圓朗:「你那徒兒怎么說?」

「嗯?」

6圓朗一臉很傻很天真的模樣,唐儉大怒:「老貨!莫要作怪!」

「哎呀……」6德明嫌棄地嘖了一聲,「眼下還能如何?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看這白糖,早晚姓李。還好老夫不喜甜食。」

當年6老頭要種甘蔗,老張跟他說還是經營生絲,反正還有虞世南兒子頂著,蘇州市舶司現在出口生絲是肯定不會虧的,一千年都不會虧。但鹽鐵糖絲茶,早晚都要控制,不是李世民就是房謀杜斷。

這跟個人利益關系不大,更多的是為了帝國的存續。

尤其是鹽和茶,安北都護府設立之時,烏堡政策就是圍繞草場和鹽池進行,絕不給草原余孽任何染指的可乘之機。這幾年官定草場,分區游牧,加上青料塔的建設相當成功,游牧雖然還游牧,但每個牧民都要登記造冊。

新生的計吏很緊俏,華潤號出來的學徒,都能輕易地在長安官署找一份計吏的活。但為了穩定北方局面,計吏被大量攤派到了草原,進一步細分草原勢力,肢解其幾千年來的經濟結構。

別的不敢說,但有一點,貞觀朝開始,草原民族提前進入了歷史垃圾堆。

「我在李靖那里聽說了一件事情。」

原本因為6德明的話有些安靜的老干部活動中心,又被6老頭的一句話給吊其了胃口。

豎起耳朵的唐儉斜眼看著6德明:「有屁快放!」

6圓朗輕咳一聲,有些嚴肅地說道:「中書門下有意在東都施行一法,以緩洶洶民意。」

「何法?」

「折算糖戶規模,以其為本,兩市交易多寡,皆以本為額。且糖市雖為官營,卻止交易之權,期間市稅定奪,可由糖戶推舉信重之輩監察,設糖市令史。」

「呵,這糖市令史流外幾等?」

「總不能低於二等。」

「雖是小吏,卻是權重利大。若以糖戶規模為本,只怕多淪為大戶奴仆。」

「故而次年以糖市令史之功,再議其職。」

「噢?如此說來,倒是頗有玄機啊。」

這是一個相對折中的方案,不管什么政策,房謀杜斷執行之前,都會找個試點,不會直接推廣。只是這一次,皇帝很明確地告訴重臣,朕缺錢,朕要殺豬,朕不管過程,只要結果。

魏征難辦,房謀杜斷就好辦了嗎?於是房喬就建議,在洛陽試行一下,讓渡給經營糖產的大戶們一點點監督權。第一年要是監督工作搞得不好,那么這個糖市小吏,就可以下台了,換一個人上台。這對糖業小戶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不然還能怎么辦?造反嗎?

與其等著皇帝直接殺人,不如先殺一部分,然後再弄點錢出來,堂而皇之地交上去。糖業市稅抽到了,皇帝也就不會殺雞取卵,這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

只是,這事兒讓見多識廣的唐儉沉默了許久,糖市令史雖然是個流外二等的玩意兒,可如果他現在才十八歲,眼前放一個縣令位子一個糖市令史,他唐茂約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