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伊予銅山(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228 字 2020-12-24

西北伊予國的賬面戶口,越智氏對外吹逼說是有九萬,然而實際上王萬歲帶著人把築紫島蠶食鯨吞之時,伊予國治所的衛戍力量,僅僅五百人左右,這還是因為伊予國之下對越智氏相當有敵意的緣故。

「船長,你忘了?之前蘇州船到過伊予國東北,在那里收購一批倭女,然後帶了幾塊石頭回來。」

「銅山礦石?」

「伊予國的人,肯定不認識礦石,也不知道那里有銅礦。咱們最好派人先去看看,要是真有,今年打了之後,最好讓伊予國割讓那塊地給我們華潤號。」

船長舔了舔嘴唇,顯然十分意動,忽地扭頭看著淳於十二郎:「說起來,你這廝怕不是故意往這里竄吧?」

「嘿……」

淳於十二郎同樣舔了舔嘴唇,眼睛在船燈下閃著光:「那頭巨鯤,正好在伊予國賣,鯨肉在這群土人眼中,也是肉食美味。船長,你看如何?」

「好!若是真有銅山,下半輩子不用愁了。不是,是三代不愁!」

東大洋的海風,吹動了水上男兒的心。而此時,已經到了收麥的時節,悶熱的江漢平原,丘陵之間的小麥,已經明黃一片。田間地頭,都是已經組織起來的民夫勞力。數不清的人頭攢動,大量的人力打谷機被投入使用。

規劃妥當的村落,都有長史府建設的曬場,這些曬場用來翻曬麥子。因為用了水泥,造價對很多村落來說,算得上不菲。不過他們都是分期付款,每年用稅賦繳納後的糧食收益中的一成來支付。

承擔多寡,不算田畝數量,只以當年糧食總產量為准。放在別州,興許很難這樣推行,然而在沔州,這一州二縣之地,又被殺了流放一批地方豪強,張德就算不是說一不二,也是威嚴十足。

「宗長,東海急件。築紫島的。」

「嗯?」

老張一愣,抖開信封,看了一邊信上內容,有些訝異:「這伊予島上竟然有個銅山?而且估算產量不會低?」

「王太史的弟子,去了幾個,有個極善煉銅,當不會作假。」

「這信上說的可是年產五十萬貫以上。」

「這……」

國內缺銅缺金銀,也因為這個原因,雖然唐朝有完整的貨幣體系,但擔當貨幣主力的卻不是開元通寶,而是絹布。盡管在財政反映上,武德四年之後的財政結算,也是以折算為多少錢來計算,但一枚枚銅錢,在十年前,張德依然記得,那可是相當的有購買力。

一枚開元通寶,在武德年,可以買到半斗米。除開天災人禍導致的物價上揚,常態下的開元通寶,在沒有大量銅錠輸入之前,購買力都是相當強勁。

但隨著銅錠大量貿易以及走私進入唐朝,長安洛陽這樣的富裕地區,一斗米又來到了十五文的價錢,而且是上揚態勢。

這一回的價格上揚,卻並沒有什么感覺。這是因為,大量的銅錠在長安洛陽地區熔融重鑄成開元通寶。

幾乎所有的糧商都斷定,長安糧價明年一定會沖到二十文一斗。除開西域、交州、天竺的銅錠輸入,更多的銅錠通過登萊、蘇州進入中原,這是不能說的秘密。

雖然全國范圍依然是「錢荒」狀態,但長安洛陽兩京之間,卻因為短時間大量的銅錢輸入,沒有流通到下級州縣,形成了短期內區域內的「通貨膨脹」。

這樣一個大帝國,想要通過挖礦手段來解決「錢荒」,是完全沒可能的。但是,伊予島上現這么一個年產量極高的銅山,不僅僅是「忠義社」中內部要狂歡,那些外圍的同盟,甚至是朝廷中的奧援,都會像是聞著血腥味的鯊魚,片刻都不會停地要將銅山中的每一塊碎渣榨出銅汁來。

「這樣,七郎,你辛苦一趟,去洛陽,把伊予島銅山豐產這件事情,宣揚到『風流藪澤』之地的歌姬,也要如數家珍。」

「是,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