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別人不知道(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66 字 2020-12-24

就憑這一點,民部上下官僚,為了這個賺頭,就得攛掇皇帝行險。

為什么說是行險呢?因為「伊予銅山」是了「債券」,這里面有大量權貴的「份子」。不管華潤號嫩股能把「伊予銅山」經營下去,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塊肥肉。

旱澇保豐收的買賣如果被人一刀砍去,會不會有人想起糖市?

狄知遜到底是做過縣令的人,正如王中的就會一招「依法強拆」也能從下縣混到上縣,狄知遜也不是草包縣委書記才能讓他得到新南市市監的位子。

只是,狄知遜並不清楚的是,他兒子的這個蒙師,其實壓根無所謂朝廷是不是要那銅業開刀。

張德跟李奉誡說過很多事情,但關於錢這件事情,他記得很清楚,開元通寶不管鑄多少,都是不夠的。大唐和大唐周圍的屬國,永遠都是「錢荒」。

李奉誡在兩京之間真正攥著從未讓「忠義社」別人染指觸碰的,其實是華潤飛票。

一張印著五十貫的小紙片,就因為是華潤號印的,他就能在華潤號主要都市州縣櫃面支取。

石城鋼鐵廠那些「高爐大工」,逢年過節從遼東跑一趟幽州,跑一趟洛陽,從來不帶絹布銅錢,連金銀硬貨都是不帶的。

身上揣著幾張紙,到了幽州,兌上五十貫,扔馬車上一路打賞到洛陽,都還有富余。

到洛陽,兌上五六百貫,直接能讓「畫皮館」的都知衣服脫光了陪你睡到海枯石爛。

這些事情,有的人明白有的人不明白,明白的會覺得華潤號厲害,不明白的卻覺得那破爛紙片有個甚用?

實際上這次「伊予銅山」,華潤號只需要加印幾十萬貫華潤飛票即可,但因為此事和利潤無關,又不能讓朝廷誤會什么,這才拉了一群不三不四不干不凈的玩意兒上船。

如今的李奉誡,越地成熟冷靜,看事情早已不似幾年前那般稚嫩。

「伊予銅山」號開鋪之後,他便去見了常明直,然後說起一事,沒過多久,坊市之間,就有人傳言凱申物流的幕後東主,似乎是要辦個學堂。

而隨著「伊予銅山」號訂單的飆升,新南市又變得火熱起來,市內交易「伊予銅山」號訂單的事情也時常生,讓市監狄知遜在家中吃酒時,也對兒子狄仁傑感慨道:「若非華潤號手頭有點緊,只怕也輪不到洛陽人賺這銅山之利。」

他兒子狄仁傑才七歲,歪著腦袋看著爸爸,一臉懵懂加奇怪的表情,於是狄知遜就問:「我兒有甚么想說的?」

一個七歲的孩子,能說啥呢?

「耶耶,先生帶我去買宣紙,用的是華潤飛票啊,他們有錢。」

「哈哈哈哈,我兒啊,華潤飛票不是錢啊。」

「可是,南市北市的商號,都認它當錢用的啊。華潤號多印些飛票,不久可以買東西了嗎?」

狄知遜愣了一下,笑道:「那是不能亂印的,你要是多印了,沒有那么多錢,怎么辦?」

「可是……別人怎么知道有沒有多印呢?」

「……」

狄知遜沉默良久,一陣夜風,把他原本就不深的酒意,吹了個一干二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