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天命難破(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46 字 2020-12-24

不信尼瑪……

原本財政上可以制約,因為當年李世民要大興宮室,打算是拿一年甚至兩年的稅賦去修建大明宮、洛陽宮、禁苑、九成宮、太原宮。而掌控國家財政的,當然是宰輔。這也是為什么戴胄掛著尚書頭銜,卻能成為宰輔的原因之一。

戴胄就是以民部尚書位列宰輔班列,聞所未聞的事情,但它生了。為什么呢?因為戴胄聽話,李世民說什么是什么,如果要拿出一年稅賦來修建宮殿,戴胄以宰輔的身份,憑借吏部尚書的官身,就能繞開尚書省,直接跟皇帝對話。

皇帝說要掏兩百萬貫錢,四千萬貫絹布米糧,戴胄會因為數量太過巨大,不願意掏出來嗎?

不存在的事情。

所謂世事難料,國家財政得以保全的原因,居然是白糖、冰糖、麻料、煤球諸等新式事物的利潤。房玄齡願意為張德遮掩的重要因素,就在這里。他是宰相,不是私奴。

復雜的背景,復雜的皇帝,復雜的宰輔,復雜的新生事物,復雜的大唐氣象……

貞觀朝夾雜著各種稀奇古怪,就這么帶著一堆的問題,一口氣沖到了貞觀十二年。這十二年來,或者說,自貞觀三年以來,沖死的突厥、契丹、奚人、高句麗、百濟、靺鞨、鐵勒、吐谷渾、諸羌北地三十余部、高昌、且末……他們根本來不及反應,就這樣被碾死了。

房玄齡以為這些蠻夷這些對手,會在十年後才會徹底覆滅,可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切竟然是那么的容易。

天命!

所有人,除宰輔重臣之外的滿朝文武以及那些中小世家,還有市井之間的販夫走卒田間黔,他們都以為,這肯定是天命。非天命不足以解釋為什么貞觀三年還那么凋敝,貞觀十二年環顧四方,已無一合之對手。

這浩浩盪盪的天命,就是皇帝的最強光環,哪怕「五姓七望」動所有的筆墨紙硯廟堂悍將,都無法去攻訐半分。因為你不管怎么描述,貞觀皇帝的光環,就是這么的奪目。

朕即天下。

貞觀十二年的皇帝,有資格有底氣這么喊出來,而無人能反駁。明知謬論卻不可駁之,這是6德明魏征低頭認命的緣故。

那些不認命的,卻又無可奈何。

狄知遜聰明非常,他如何不知道皇帝根本沒有出手,他只憑著「天命」光環,就輕而易舉地將洛陽新貴們壓的敢怒不敢言。

跟皇帝「講理」,只怕舉凡有些「見識」的士子官吏百姓,都不會和你「講理」。

想要在廟堂之中據理力爭,幾無成算。

狄知遜心知肚明,可惜這些洛陽新貴們,剛剛焐熱的錢袋子,舍不得打開,他們是如何都想不通的。

又要死人啦。

新南市市監狄知遜,心中如是感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