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圓桌好漢(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481 字 2020-12-24

今年泗州和海州交界的鄉鎮縣市,已經吃上了「連雲港」走私過來的扶桑米、新羅米、流求米,這要是把徐州搞殘,頭一個拼命的就是泗州老鄉。

黃河沒改道,可不存在什么洪澤湖小龍蝦……一旦事情玩脫,泗州廣大人民群眾,不介意沒有麻辣小龍蝦的時代,弄點麻辣山東人。

具體的指令老張是不會去布置的,他又不是常凱申,還得指揮伍長把橫刀抬高多少寸,砍向死對頭還得用多少牛的力。

要是自己的小弟都是不會武功的常威,老張不介意他們開無雙。

「郎君,讓我去吧,五哥在淮南不過是在運河上討飯,怎及得我這靈光?」

張松白一聽老板讓人去做點見不得光的事情,居然沒找自己,而是找上了別人,頓時急了。他這兩年呆在漢陽,整個一死跟班,毫無出息。剛來那會兒,不是看著自家郎君修河堤,就是通河道。光抗洪搶險就玩了十好幾回,他最大的貢獻,不是周全了自家郎君的安危,而是操作木制麻袋編織機已經達到了精通的水准。

「別鬧。」

擺擺手,懶得理會張松白這種扭曲的冒險精神。

「郎君,汴河我去過,南運河我也去過,五哥真是未必有我這等見識。丁公山、磨山的好漢,我比五哥熟啊。」

「別鬧。」

老張橫了他一眼,「認識你的人太多,所以不讓你去。再者,東海縣已經擔了不少風險,何必再添變數?你若得空,不如去漢陽城搖旗吶喊,罵一罵清河崔氏也好。」

各州統軍府不可能都是廢物,不過有崔氏在,避重就輕對已經嘗到甜頭的變民來說,不算太大的問題。

再一個,當年楊廣還活著的時候,南北運河沿線,都有地方主官維持的「土團」來防備變民。

只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運河挖起來是爽,後遺症也確實要人命。到武德年,為什么慣例的「土團」沒有被各州縣主官重用?一自然是有了統軍府,且目前的唐軍光靠名聲就能嚇死不少人,二是落草為寇的回報率太低,運河上能在武德年家致富的,誰不是自帶干糧和砍刀?

行人弓箭各在腰,可不僅僅是唐軍,陝州人民群眾的彎弓飛鳧箭,江南人民群眾同樣耍的有模有樣。

這也是為什么中原大地攔路搶劫的買賣越不好做,反倒是因為水上環境復雜,一撮撮的悍匪,不是海盜就是水盜。張綠水當年在太谷縣懂不懂就要把人沉河,這都是跟蘆葦盪中藏匿的好漢,學習的先進知識。

因為修鐵杖廟的緣故,東海縣的鐵杖廟,雖然和大多數鐵杖廟一樣,還是半官方性質,不過已經成為了非法走私事業「巨頭」們的俱樂部。

在「巨頭」們領會了即將到來的「失業危機」後,為了維護在徐州利益的華潤號「戰略伙伴」們,湊了一筆錢,放在了鐵杖廟的一張圓桌上。

稀里嘩啦,有金的,有銀的,有珍珠的,有瑪瑙的,有和田玉的,有水晶的……總之,「巨頭」們在圓桌前開了個會,紛紛表示咱們既然在江湖上混,必須得講義氣,一會兒咱們吃完東海小燒烤,就得為義氣獻身。

會議的氣氛相當熱烈,華潤號「戰略伙伴」們的精神也得到了有效傳達。鐵杖廟的這張圓桌,承載著厚重的情義。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張松海義士作為久經風浪的老江湖,表示鐵杖廟的圓桌是他們的精神凝聚,而在運河兩岸搞事的不法分子,是對他們偉大事業的褻瀆和挑釁。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張松海義士強調,他在南運河廝混多年,全靠江淮道上朋友的吹捧,才能混上一碗飽飯。那么,又怎么能夠眼睜睜地看著那些不法分子,破壞他們在南運河上的事業,以及對這分事業的真摯感情呢?

更何況,圓桌上宛若石堆的華潤號「戰略伙伴」們的誠意,又怎能阻擋他們把插在「石堆」中的橫刀,狠狠地拔出來呢?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張松海義士已經想好了,當他們號召同道對抗南運河兩岸的「邪魔外道」之後,一定會把拔出橫刀的十二位好漢名聲傳播四海。

沒錯,他們就是把橫刀從「石堆」中拔出來的鐵杖廟圓桌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