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303 字 2020-12-24

自從水泥被折騰出來,大頭依然是豪富人家自己的屋宅,其次便是陵寢,水泥需求量極大。

而且李皇帝自從提出要在某個皇後看中的地方修皇陵,老張就知道,這特么是個讓摸金校尉們痛苦的事業。

不過江夏地區的「圍圩造田」對水泥需求量也並不大,反而是火葯,多多益善。

魯湖、壺頭澤地區有大量的石頭山,加上金水河,那么石料從開采到運輸到填方,都是一步到位的事情。

只要工程規劃妥當,人力物力可以省相當可觀的量。至於黑火葯的威力,這老張根本不擔心,自黑火葯被投放到土木工程事業中,哪怕到定點爆破時代,這玩意兒依然堅挺地活躍在各路英雄好漢手中,而且光熱的效果,也不比誰差。

最重要的一點,便宜。

有堆土法制硝,生產短板基本沒有。理論上只要坑挖的好,送李董全家老少及奴仆一起螺旋上天,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民夫三成是獠人的話,冬節可投一萬壯丁,米糧倒是不缺,唯獨肉食少了些。若無肉食,缺了油水,壯丁干活要差一二成。」

這是可以計算的東西,有肉吃的壯丁干活就是比沒肉吃的強。算盤打的好的話,對只計算本益比和產出的人來說,還是給肉吃的好。

只是對地主豪強們來說,給肉吃就有點不妥當,肉吃多了,萬一反過來有力氣打你呢?這上哪兒說理去?

於是對地主豪強們來說,就得權衡。

但對老張來說,就不需要思量那么多。有人造反作死?那太好了,直接全家逮捕,然後送去永興煤礦勞動改造。

「這一萬壯丁哪來的?」

「江夏城外還是有一些的,然後蒲圻縣願意征兩千。」

「噢?蒲圻縣有想法嘛。」

「是,蒲圻縣的土族坐地戶,想要購買漢陽水泥來修塘堰。可如今漢陽水泥沒有票證是買不到的,哪怕江夏王府翻修中庭,也到底用了『增補堤壩』的名目。」

要不是水泥最終會成為大路貨,張德真想來個「水泥本位制」,可惜也只能腦內爽一把,不然上街真從口袋里掏出一塊水泥砸桌子上,大吼一聲「不用找了」,那也太蛋疼。

「蒲圻縣臨靠雋水,不過多山多澤。舊年洪水來了,也多是保江夏而決雋水口。此地東南又是一路丘陵,想要種地產糧,的確還是要修塘壩。」

張德將兜帽扣上防風,然後道,「這樣,你讓張利去一趟蒲圻和雋水鎮。和兩家這樣說,就說我說的,二縣各出兩千壯丁,就各拿兩千石水泥。」

二十萬斤水泥,全部用上,也修不了一個正經塘堰。但是如果用來改造某一片中田,利用天然水源修個袖珍型灌溉塘,那么也的確堪堪夠用。而如何分散開來,僅僅是為某些大戶在丘陵地修個自用水池,那么需求量更少,不過基本上也是沒什么卵用。

總之,一百噸的量,在稍微像樣點的工程上來說,都是杯水車薪。

但是對蒲圻縣和雋水鎮的人來說,漢陽水泥是萬能的,只要弄到手,還怕不能山間出良田嗎?

對於這些地方土豪的無知,張德根本不介意捅上一刀,事後這些土豪現了問題所在,也不會覺得是江漢觀察使坑他們,而是自家太過愚鈍……

是的,這年頭,「水泥本位制」真的很有搞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