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自發性(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92 字 2020-12-24

「使君是甚么意思?」

「水泥配方可以賣給岳州諸縣,但得交錢到武漢,不但要交錢,只要水泥配方從岳州流出去,或者諸縣買了配方但有不出錢者拿到配方的,就要罰款,五倍十倍。這個錢怎么罰呢?可以指定這些要做水泥的,進出賬目在『華潤號』做,要是信不過,三方新設一個商號,專門做賬的。到時候萬一岳州人違約,直接賬上罰錢。」

說罷,張德又道,「事情不要怕繁瑣,也不要怕麻煩,具體如何操持,先談嘛。談著談著,就能談得攏的。武漢和岳州這么近,可以說是近鄰,將來還要更加融洽,說不定就有岳州人來武漢做官做生意做營生。都說『遠親不如近鄰』,我們要做好鄰居,但政府做事,不能感情用事,說到底,武漢不是觀察使府的武漢,我們還要指著百姓才能混飯嘛。」

「章程倒是有,之前蒲圻道修通的時候,那些糧官糧長,也傳過話。總歸是想要在自家地頭弄個水泥廠的,水泥最緊俏,哪里都要的。他們拍著胸脯說絕對不外傳,但先小人後君子,事情還是要白紙黑字。錄事司的人在官面人情多,都在聯系著談,總歸不怕章程太刁難人,反正只要不外傳配方,也不怕這個。」

幕僚們都在說著這個事情,主要是這幾年水泥確實緊俏,原先因為皇帝大興宮室的緣故,水泥主要是供應給皇家。其次就是青海軍和安北都護府,再次才輪到民間。

如今皇帝的宮殿該修的也修了,該建的也建了,也就是個皇家大墳地到底還要用多少水泥沒個底。

反正目前的進度來看,水泥用量的唯一指標就是讓「摸金校尉」絕望。

「觀察,之前倒是有人提過一個主意。可以效仿『鹽鐵專賣』,弄個『水泥專利』出來。在觀察使府或者行中書省總督府設一個專利司,事情能夠讓有司接洽處理,也是要便當的多。然後專利司可以專門建個票號,有類長安西市票櫃。這岳州凡是想要水泥的,先讓縣令過來作保,在專利司上掛個號,簽字畫押。隨後但凡要做水泥買賣的,就在這個票號存兌。」

老張一聽,覺得這個不錯,於是道:「這專利司,你們覺得大了好還是小了好?」

有人顯然也是早有琢磨,便直接回道:「長遠來看,當然是宜大不宜小。畢竟,水泥這般緊俏,要是全天下都來掛號簽字,這筆錢絕對不少,幾萬貫十幾萬貫總是有的吧。想想看,什么都沒干呢,就有了這進賬,該是何等厲害?只是,這也就是想想。中國這般大,能聽你有司指教的,怕不是沒幾個。除了窮鄉僻壤,就是天子腳下,這等地界,半個子都是收不到的。」

說到這里,幕僚又接著道:「長遠是大了好,但這個長遠是多遠,我看是看不到的。所以,應付當下,還是『宜小不宜大』。就掌控在荊楚行省,就差不多了。這有司不但要小,管的范圍也要小。最好都是武漢附近的,泰半鄉黨,多是楚人,便能共同進退。倘使要抓賊抓臟,離得近也便當。再遠,怕是管不了的,也沒恁多『白役』聽有司使喚。」

官僚們頭腦是清醒的,專利好不好?自然是好的。但出了武漢地區,別人還認不認這個專利,那就是兩說了。所以這個錢可以收可以賺,但不宜攤子鋪得太大,能夠在荊襄和鄉黨一起進退,就可以點到為止。

而且哪怕是鄉黨,坑人也不會說挑一下眉頭,但正因為在武漢眼皮子底下,就算有人要在外地財,那起碼也是半年一年光景,總計不能立刻就蹦達出來一袋又一袋的水泥。

至於這個事涉專利的有司,更像是一個仲裁者,武漢附近的州縣,就像是加盟了一個平台,這個平台給了水泥這么一種緊俏的大賣商品。加盟者可以跳出去自己玩一票大的,但先要面對跳出去的收益要高於違約,同時還要思考,這個平台會不會推出第二款緊俏商品,而那個時候,自己還有沒有資格下場繼續玩。

老張並沒有指使這些官僚們怎么去做,但這些官僚卻自性地完善著這一切,並且還出乎意料的克制、冷靜,甚至還能夠為了可能的挑戰,下意識地在進行「地方抱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