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結果論(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78 字 2020-12-24

聽到杜如晦的自嘲,房玄齡笑出了聲來,「克明倒是看得開。」

「不是看得開,是某……看不懂啊。」

拿起碟子中的一塊風干牛肉,是氂牛肉的,盯著好一會兒,杜如晦一邊撕著肉干,一邊道,「自貞觀十四年之後,行刺皇族的事件多不勝數,連太極宮都有執戟士欲行刺皇帝……聞所未聞,前古未有。可是,自貞觀三年之後,天下農戶造反者,越少了。」

不管多么太平的年月,都會有局部地區天災人禍,那么生「揭竿而起」,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即便是楊堅在位時,中原核心地區,也是有過幾百人乃至幾千人的小叛亂。

這對天王級的大佬而言,他們縱觀歷史,就會覺得這實屬正常,屬於常識。

但是,也不知道是哪一年,或許是貞觀十二年,又或許是貞觀八年,關中及中原等核心地區的泥腿子造反,基本上可以說是銷聲匿跡。

哪怕是在貞觀十四年十五年還生過很大的洪澇災害,然而大災之後不僅沒有大疫,也沒有大變。

整個中原出現最厲害的謀反,便是「巨野暴動」,而主體,卻不是農戶……

房玄齡的總結,是大量運河、官道、新式道路、軌道的推廣和修建,提高了平叛度的同時,也是能夠在特殊時期,加快賑災。

作為宰輔,房玄齡本身就主持過河東、河北、河南諸地官倉修建,除了官倉之外,還有隸屬內府的特殊「內帑」糧倉。不但要起到平抑物價作用的「常平倉」能力,還要成為「救災倉」。

而達的水運、海運、6運甚至是新式的車隊、馬幫、駝隊,都讓中原核心地區能夠在三天之內獲得最近的補給。

除此之外,房玄齡也不得不承認,如長安、洛陽,因為京洛板軌、京洛弛道的存在,兩京的工商業極為達,大量的人口是充斥在非農行業中的。尤其是現在的洛陽,周邊地區的田畝,只有極少部分還是攤派到丁口上的小門小戶。

天子腳下的「永業田」,對小門小戶來說,不是大戶的吞並導致名存實亡。而是小門小戶自己,願意將「永業田」掛租出去,然後自己投身到非農行業中謀生。盡管朝廷三令五申要嚴懲私租「永業田」的行為,但這種行為,借口解釋多不勝數,一句「都是朋友過來在地里幫把手」,便是無懈可擊。

原本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打算整飭一下「土地兼並」,但這一次,天子腳下的土地,豪強勛貴巧取豪奪的少,百姓農戶自己「投獻」的多,如之奈何啊。

這也是為什么杜如晦感慨看不懂的地方,但是,杜如晦自己也承認,相較於農戶分散到鄉里市鎮,丁口集中在城池坊市,不管生什么,處理起來都是相對集中相對迅。

福禍相依,好壞參半,但作為宰輔,哪怕是過氣宰輔,杜如晦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是居高臨下總攬全局。

他個人覺得,這是好事,盡管他還沒有摸索清楚,為什么會如此,但好多於壞,優大於劣,那么此事就可為。

不管這件事情的出點,可能僅僅是帝王為了滿足個人私欲,但只要結果是好的,作為國家的治理者之一,他的職業素養不問過程,只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