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機遇(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12 字 2020-12-24

更何況,即便是吹牛逼或者講「天命」,唐朝直接甩一個漢朝老哥出來就行,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真正承擔風險的,是那些處於一線崗位的業務員,軍事上就是程處弼麾下的西軍大頭兵;文化教育上,就是博陵崔氏等流放在此「政治犯」;經濟上,就是一撮撮來自不同地方出身不同民族的唐人。

博陵崔氏這些一線教書匠,死個六七成不奇怪,想要穩定到教書沒風險,起碼也是三五十年後。

期間非常朴素的復仇主義,會讓博陵崔氏等教書匠認清社會現實的。

「嗯,不錯。」

繼續看著信,張德現程處弼很快就湊齊了不少崔氏女,嫁給有心「豁出去」的麾下精銳。

這些人的某些屬性和程處弼、屈突詮等二代類似,比如在家族中,重要性偏低甚至直接家族難以為繼無法傾斜資源到其身上。

程處弼是在賭,賭唐朝會不惜一切代價維持西域;同時,程處弼也是在堅持,作為帝國軍方的新銳將領,他的主要事業,前期貢獻給了漠北,現在全部扔到了西域,眼界開闊的他,早已不是那個只會盯著長安一畝三分地的廢柴。

身前身後名,或者說,程處弼將來的子孫能不能有一份不錯的「家業」,就要看他在西域攢下的「家底」如何。

「看來,此次大災,倒也不是沒有好處。」

程處弼在信中已經說明,疏勒故地各部牧奴,現在都是賤價脫手。原突厥、疏勒、鐵勒的頭人奴隸主,他們需要迅變現,換來牛羊或者田地。此時,手頭的牧奴要么殺掉要么賣掉,想殺的人肯定是沒有的,但如果沒有糧食喂飽牧奴,那還是得殺。

至於底層牧民,早在程處弼打下朱俱波時,就已經暗中「通唐」。對他們來說,跟哪個可汗不是跟?聖人可汗明顯更大更強,那當然是跟著聖人可汗了。

「要是這次做得好,西域要少打不少仗。」

疏勒核心人口數量不多,但在疏勒勢力范圍內廝混的雜胡多不勝數。鼠兩端的奴隸主經歷突厥、唐朝的幾次收買之後,不但安安穩穩地存活下來,牧奴數量加起來,少則六七萬,多則二十三四萬,就看唐軍的手能伸多遠。

胡人也不是蠢貨,既然唐朝能夠為了保奴隸的性命,拿出糧食牛羊,那么普通牧民農戶,又怎會見死不救?

這是一個將心比心的簡單道理,在本就漢強胡弱的當下,正常人都會有一個直觀的價值判斷。

這對於將來可能持續一二十年的治安戰,是有很大幫助的。這場大災,可能讓大多數地區的治安戰甚至騷亂都動不起來。

軍事文化經濟全面優勢,連人性道德都要領先,底層帶腦子的「豪傑」,又怎么可能做虧本買賣。

「不過說到底,還是錢糧。」

橫豎程處弼都是要錢要糧,能夠不怕敦煌方面卡他,程處弼也正是因為有張德明面暗地的支持。

想了想,張德組織了一下語言,給程處弼先寫了一封信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