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中學(2 / 2)

唐朝工科生 鯊魚禪師 1111 字 2020-12-24

就兩個字:誠意。

提了字拿了錢,然後就對湊錢該學校收學生的牲口們橫眉冷對。還放出話來,什么叫做大學,最起碼,你得做到誠意、修身、齊家。

一票不學無術的二代牲口紛紛表示孔祭酒說得對,然後還揮了想象力:莫非大學就是要先成家?

屈突詮為此,還給武漢的老張寫了封信,老張渾身難受地吐了個槽:在大學,不抓緊解決個人問題,還等什么吶!

但新南市中學的成立,還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的。它具備一定的官方性質,但又有強烈的市場需求。商號需要賬房,且是大量的賬房,這是因為水6商貿越趨達的直接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僅僅是靠內部培養,或者對外挖牆腳,前者吃資源,後者吃關系。於是商號、行會等組織自然而然的,在一個共同需求下,進行了溝通,然後每一方出一點點資源,一起有組織地建設一個人才輸送基地。

而朝廷面對人力資源的累積,是樂見其成的。只是在教育內容上,涉及到國家層面的意識形態,其直接體現,就是《禮記·大學》。這一塊,朝廷是不會允許民間妄加解讀,新南市中學並不涉及解讀,於是朝廷就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說到底,在民間需要大量賬房的同時,朝廷一貫以來的需求,已經持續了十年之久。

唯一不同的是,這十年來,朝廷一直沒有有效地推動,僅僅是把數學塞進了國子監,或者說,塞到禮部,由得老學士們去折騰。

效果么,還不如從某條江南土狗那里挖人來得好。

新南市中學,原則上是受新南市監督管理,這就具備了官方性質。將來如果效果好,李董以及外朝,不介意主動培養一個什么「欽命洛陽第一中學」或者什么「皇家煎餅果子中學」。

至於現在,橫豎旱澇保豐收,也就由他去吧。

於是新南市中學,雖然談不上建校過程多舛,但也有些磕磕絆絆,不過總算結果很完美,順利成立了。

招生考試的生源,主力就是洛陽地區收攏寒門以下子弟的私塾蒙童。因為《音訓正本》的緣故,大唐大城市的識字率迅提高,鮮有地讓市民階層甚至普通小有產者,其受教育的數量,大大增加。

而其中大量的普通市民階層,他們的生計來源,便是在工場中做工,只有少部分本地市民,才會選擇服務性行業。

因此,當新南市進行定向建校的時候,在新南市駐扎開店的各商號、行會等,紛紛向所屬雇工傳達了這個「福利」。

這也導致了,新南市中學,有著濃重的「新南市」屬性。學堂學生的歸屬感,遠遠高於普通私塾蒙童對於其私塾的感情。

「賓王,朕覺得,這個新南市中學,大有可為啊。」

聽到老板的話,馬周微微點頭,同樣非常認可:「陛下明見萬里,臣亦覺得如此。新南市中學,學生多為尋常百姓之家。便是不入科舉,於新南市之中,維持一個小康之家,綽綽有余。舊時長安少年,十二三歲時,便多有尋釁滋事拉幫結派。遷都之前,長安少年街頭私斗拔刀相向者,不知凡幾。往年長安令所收卷宗,舉凡傷殘,多有流血撲街少年。若有新南市中學收攏,此類事體,定能削減不少。」

李董一愣:原來還能從這個方向上思考?沒想到啊。